驻村干部三“法宝” 真帮实驻出成效
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开展以来,下溪乡驻村干部以“心里装着群众,感情连着群众,办事想着群众,发展为了群众”为理念,以用好“三镜”为工作切入点,迅速转变身份角色,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到静下心来,沉入基层,不图形式,不走过场,把群众当亲人,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赢得了民心,取得了扎实的成效,成功抒写了一幅村美民富的新画卷。
举好发展“望远镜” 畅通道路奔小康
桂花村位于下溪乡的西南面,全村共12个村民组,368户共计1380人,是国家级一类贫困村,村里交通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分布甚为零散,最远的上洋洞组离村委近5公里远。“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是上洋洞至黄土冲路段的真实写照,这条2500多米长的未硬化的通村土路,作为上洋洞组村民的唯一交通动脉,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群众苦不堪言。
汪建文作为2015年的驻村干部,被选派到桂花村驻村,别看他年轻,在驻村的道路上,他心里却有着自己的一把“小算盘”。驻村伊始,汪建文便切身体会到了该条道路的泥泞难行。他在民情日记中是这样写道:“路,是一方发展的根本,也是一方群众生活便捷的依靠,作为这里的驻村干部,为群众修好此路,我责无旁贷”。为此,他加大了上跑力度,利用
多方资源,找项目、求资金,筹措了44万元,解决了修路难题。同时积极向单位领导反映情况,并得到了高度重视,争取到了两万多元的帮扶资金,填补了资金缺口。目前,该路硬化工程已于9月底全面完工。
驻村干部汪建文驻村半年来,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实实在在的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多方筹措资金为该村的发展修路搭桥,“上洋洞组通村路”、“杨序录葡萄产业路”“黄土冲连户路”等工程得以相继完工,切实为群众解决了“切身利益”问题,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该村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拿起问题“显微镜” 调解纠纷促和谐
一有空闲,瓦田村“第一书记”刘泽祥都喜欢去群众家里坐一坐,跟群众谈谈心,听听他们的诉求,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生产困难,在闲聊中给他们宣传政策,解惑答疑。在这里群众早把他当成了“自家人”,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情也总要请他帮忙解决,他也从不推脱,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细心为民解忧,热心为民服务,是我应尽的职责”。
“刘书记,你快点去看一下,蒲召喜和姚元解在后山上吵起来了。”夏天的一个中午,村民张亚萍急冲冲地跑来说。听到这个消息,刘泽祥马上放下手头的活,冒着烈日,顶着酷暑赶往后山。原来,这段时间蒲召喜正在修缮房子需要木材,就到自家的山上砍了几根杉木,由于山地界限不清,姚元解
说是砍了他家的,为此两人争得面红耳赤,还差点就打起来了。刘泽祥到场后苦口婆心地作了一番劝解,事态总算平稳了下来,最后他积极协调乡林业环保站人员前来查证,弄清了界限,也化解了矛盾,避免了一场山林纠纷。
“问题再小,如果不及时化解,也会引起大的矛盾纠纷”,“给群众调解纠纷,不是站在"高处"对群众冷嘲热讽,而是要带着充分的谅解和理解,去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这是他做群众工作后深切的感受。
“第一书记”刘泽祥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之中将为民服务意识升华,在“显微镜”下把群众问题看准看细,抓苗头、攻小节,用真情将矛盾化小化无,现在村里矛盾纠纷变少了,群众家庭和睦了,社会更加和谐了,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美了。
摆正责任“放大镜” 用情帮扶善作为
走进青龙村,你会发现这里村容整洁,道路崭新,垃圾桶错落有致,绿树成荫、小桥流水,一幅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展现眼前。可据驻村干部刘开轩介绍,他刚来这里那会儿,村里一片狼藉,垃圾随便乱丢现象严重,牲畜粪便“占道”也无人问津……在短短时间里,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村民带来的实惠不言而喻,现在村民讲卫生、爱环境的良好习惯已成为常态。
和别的驻村干部不一样的是,青龙村就是刘开轩土生土长的家乡,在自己的家乡驻村,这份感情自然也就更浓,责
任担当也就更大。“感恩之情藏心间,责任担当扛肩上”,这是驻村干部刘开轩心中满怀的驻村情感。带着浓浓的故乡情一来到村里,便下定决心要改变“脏乱差”的现状,他主动和村支两委协商对策,在各个村民小组开起了群众会议做宣传动员,进村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还以身作责带头在村子里清理起了牛羊鸡鸭的粪便,一番工夫下来,群众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纷纷在村前屋后忙乎起来,清理了公路两侧、河道及村庄道路、农户庭院等生活垃圾,铲除了乱堆乱放杂物、乱搭乱建棚舍等“毒瘤”,村容寨貌焕然一新。
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刘开轩仍马不停蹄,他认为:在带领群众奔小康的道路上,自己要为群众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群众工作无小事”,怀揣责任“放大镜”的刘开轩,正在驻村的道路上,用心、用情、用行动温暖乡亲父老,用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担当绘写村美民富蓝图。(李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