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县骔岭镇坪箐村支部书记尚波:群众致富“领头雁”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13日电 贵州省委召开“文朝荣式好支书”表彰会那几天,表彰榜上的纳雍县骔岭镇坪箐村村支书尚波却没有去省里领取“文朝荣式好支书”的奖励,而是到地里带领群众热火朝天地赶时间种植饲料原料绿肥。“领奖是小事,带领群众抢抓时间种绿肥是大事。”尚波说。
担任村支书记10余年来,尚波无时不刻不在谋划如何才能带领全村人民发展致富。坪箐村是纳雍县海拔最高的村寨,气候湿冷,土地贫瘠,群众收入基本靠外出务工。为了让老百姓走上小康之路,尚波叫上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作群众思想工作,引导群众相信科学、学习科学养殖和种植技术。近年来,在尚波的带领下,村里发展起了生态种养殖业,守住了生态环境的同时,群众的腰包也开始鼓了起来。
尚波在为老百姓撤绿肥。
2004年年初,刚上任的尚波经过到乐治镇一带考察,发现了差距——乐治镇是杂交牛发展的乡镇,一头杂交牛,可以卖8000到10000元,坪箐村本地牛只能卖2000到3000元,而山高草密的坪箐村正适合发展养殖业。
于是,他下定决心,带上1000元钱到老凹坝乡找王景良老师学杂交牛配种。交了600元的师傅钱,余下400元做生活费,开始为师傅打扫牛圈,学技术。
因为这是为老百姓而学的,他也觉得身上背负了很大的压力。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就学会了牛改技术,并得到了师傅的夸奖,说是他一生中所带的徒弟中最学得快的。
学成回家后,写申请向县畜牧局要了1套设备,进行大力宣传,不管赶集或是有人办酒席,他都在“吹牛”。
2004年4月,开始有人牵牛来输配,到了2005年5月,就大有成就,凡是配出去的牛在出生时体重都有70—100斤,而本地牛出生时体重只有30—40斤。老百姓看了,一传十,十传百,一年比一年多,从杂交一代到杂交二代,杂交三代,牛一年比一年大,一个比一个更值钱,一头三代杂交牛能卖3万元左右,坪箐村养牛户每户每年增加收入1万元左右,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他也得到了村民的好评。
尚波一下村工作,就有群众和他开玩笑,说“牛头”来了,但不管别人咋说,他觉得很高兴,因为老百姓有钱了,这才是他的最终目的。
2013年8月,县畜牧局带省专家一行来到坪箐村参观杂交牛改良品种,大加赞赏。
“尚支书的杂交牛改良技术,不但带动了他们村里的人发展致富,而且连我们周边几个村老百姓也沾了光。因为他这里牛种好、(输配)成功率高、服务态度好,就算多跑几公里路,大家都愿意牵来他这里配。”正在等待输配牛的沙平村村民李德忠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