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秸秆“蝶变”工艺品 民间艺人赵润生变废为宝
23.02.2016 01:29
本文来源: 贵阳新闻网
赵润生进行高粱秸秆制作。 长城网 张欣 摄
长城网2月22日讯(记者 张欣 李艳)为期五天的河北首届燕赵文化节引发了省会市民强烈的参观热潮。文化节现场,前来参观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在一处高粱秸秆展台前,更是围满了看热闹的人群。
据了解,高粱秸秆制作技艺是一种特有的民间艺术,主要分布于石家庄井陉矿区,以矿区周边农民种植的高粱秸秆为原材料,使用选、剪、削、雕、刻、咬合、粘等综合工艺流程,完全采用手工制作。民间艺人赵润生就是矿区高粱秸秆制作艺人中的一个杰出代表。
据赵润生介绍,最初的高粱秸秆制作是从蝈蝈笼子开始的,庄户人家将秋收后的高粱秸秆截成一段一段的,用咬合、锁扣等技术做成一个个美观实用的蝈蝈笼。而赵润生的创作却远不止于此,从传统的蝈蝈笼、花灯,到各类仿古建筑模型、动物模型,他都能扎刻得形象逼真、立体感很强。“作为一项传统手工技艺,扎刻需要精工细作,一些作品甚至需要几个月才能创作完成。”赵润生说。
记者看到,这些被大家当成废物的高粱秸秆在赵润生手中全身是宝,从根到梢全部可以利用起来,做成一件件精美别致的工艺品。展台内,赵润生一会儿的功夫就制作出一朵精美的小花,在水中泡上半分钟,花朵就自然盛开了,让在场观众大为惊叹。
在谈及高粱秸秆制作技艺的文化传承时,赵润生表示,由于这项制作技艺历史较短,宣传较少,人们的认知度还不高,加上选料复杂、工艺难度大,制作周期长、经济收益慢等原因,它的传承一直以来都是个难题。虽然他现在是以打工为生,高粱秸秆制作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他不会放弃这项技艺,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本文来源: 贵阳新闻网
23.02.2016 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