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40年大变迁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缩影

07.06.2017  10:45

  每年高考,作文都会成人们热议的焦点。本报记者就高考作文40年大变迁,采访了贵阳一中吴孝林老师。吴老师表示,高考作文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缩影,反映了时代特点。

  吴老师说,1977年重启高考,40年间,高考经历多次变革,在变与不变中不断完善。紧随时代步伐,除了高考政策,千变万化应该算语文高考作文题。其实这种变化,不外乎涉及两个方面:内容与形式。

  1977年高考重启,初期的作文题带着浓烈的政治色彩。如1977年北京卷作文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8年《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八十年代,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高考作文题开始关注社会层面的发展。如1981年作文题《毁树容易种树难》;1985年以化工厂排放毒气为材料,写一封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1986年以《树木·森林·气候》为作文题。这段时间主要的作文的形式及要求是以命题的方式呈现。

  到九十年代,中国大刀阔斧搞建设,高考作文题也开始鼓励学生创新、尝试,展现出一代人奋发图强、标新立异的精神面貌。如1991年作文题《描写“圆”的想象物》、1994年《尝试》、1995年《鸟的评说》。这段时间主要的作文的形式是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

  进入二十一世纪,高考作文命题更加开放、自由,从社会层面转移到精神世界。2001年作文题《诚信》、2002年《要不要救一个陌生人》、2004年《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些作文题一方面结合社会热点,一方面更关注哲思、人性等内在的发展。

  除了反映时代特点,高考作文题也离不开时代热点事件。2008年以汶川地震为主题的材料作文;2011年作文材料为2010年9月的彩票退还事件。这段时间主要的作文的形式及要求是以话题作文的方式呈现。□胡颖

  吴孝林 原贵阳一中语文教研组长,省级教育名师,贵阳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现为一中新世界国际学校、贵阳二中、一中普瑞学校特聘教学专家、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