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高职院校2014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0%以上
曹旭亮: 2008年毕业于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看啦!这是什么果实……”贵阳达德学校旧址纪念馆内的舞台上几个年轻人正在排演儿童情景剧,舞台中心的曹旭亮就是负责人,2011年他组建了达达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我毕业后当过幼儿教师,但是喜欢表演的我不想一辈子就是一名幼儿教师,于是辞职到上海学习儿童戏剧表演,2011年回贵阳开始创业,我们编导、布景都是自己做,虽然遇到许多麻烦阻碍,但是都选择坚持,因为热爱,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曹旭亮说。在校时学习的知识让他在工作中得以发挥,因为了解儿童心理,所以才能编排出优秀的儿童情景剧,让更多小朋友喜欢。
陈永利:2013年毕业于盛华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 在一家五星酒店打工不到两年就已提升为领班,对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
宋立强: 2011年毕业于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09年离开家乡陕西独自来到贵阳学习,几年时间不仅让他掌握一技之长也让他爱上这座城市,“我离开学校时就决定要用自己的双手在异乡为自己搭建一个家园,现在我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宋立强笑着说,现在的他已是一家工程检测公司的中层,年收入10余万元,在贵阳已经买房组建家庭。
张祥:1999年毕业于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应用工程专业 10多年来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自己人生绚丽的篇章,从最早的车身维修学徒工到现在成为一家汽车贸易服务有限公司的中层领导,从原来被人管到现在管理60余人,“如果不是在学校学习技术过硬,我可能早混不下去啦,哪能还当什么领导,我能有现在都得感谢学校的栽培。”张祥笑着说。
于海:盛华职业学院计算机系即将毕业 现在老乡的电脑店实习,积累一定社会经验后,决定独自开店。
刘云瑶: 2012年毕业于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贵阳市六一幼儿园的孩子们告诉记者,他们最喜欢听刘老师讲故事了,刘老师以耐心和热情赢得了孩子们的心。
魏良勇:2014年毕业于盛华职业学院 在百度贵阳营销服务中心的20个新人中,业绩名列前茅。
本报记者 芦晓娟 摄影报道
直击2014贵州职业教育(上):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近两年来,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目前,贵州省有高职院校29所,在校学生近16万人;中职学校236所,在校学生近60万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近万个,年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0万人次以上,办学规模创历史新高。初步形成了学历与培训并举,中职与高职衔接的办学机制,初步建成了层次较为完善,专业门类齐全,规模适当的职业教育体系。
“我们用人就喜欢到职业院校去招聘,因为他们技能娴熟,上手快,他们激情四射,为我们带来青春活力,目前我们企业就有来自各大职院的20名学生来这打工,企业发展与他们的辛勤付出息息相关,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百度贵阳营销服务中心人力资源部薛定宇经理介绍。这不,正在他们中心实习的贵州盛华职业学院互联网营销与管理专业学生魏良勇就在20个新人中业绩排名第一。
当一些即将毕业的高校学子还在招聘会上找工作时,职校学生就已经安排好了工作。据悉,目前全省有高职院校29所,其中,有国家级示范学校2所,省级示范学校8所,在校生17.6万人,2014年招生7.1万人,平均就业率达90%以上,招生数已大于本科院校,高职高专教育占据了我省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逐步实现职业教育“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致富一家”的目标,通过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的全面实施,我省高职院校在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
以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建设为契机,我省对全省高职院校专业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密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批专业加大了建设力度,几乎覆盖了交通、计算机、电子技术、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学前教育、护理、采矿、林业、旅游服务、物流等紧缺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所有各类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有效地提升了全省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