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高铁是社会发展人们的客观需求

22.06.2014  13:56

               

近日,一则“高铁大量空座是不是资源浪费”的微博在网络上引发讨论,有观点据此认为票价太高了,或者高铁该“调图”了。这一观点究竟有几分道理?近一段时间,有旅客反映淡季高铁上座率低;网上上传的视频也显示,有的车厢只有一两位旅客。为此,记者从12306的网站上查询了网上旅客反映最多的武广高铁的售票情况:6月18日,武广高铁的个别车次还剩600多张二等座,其他车次的车票剩余基本在100至200张左右,部分时段较好车次的车票已经销售一空。此后,记者又查询了京沪高铁、京广高铁,售票情况与武广高铁大同小异。(6月20日《经济日报》讯)

武广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行,意味着中国的高铁时代由此拉开帷幕,而高铁上座率与票价也一直以来为之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

首先,高铁上座率与票价无关,归根结底是旅客的出行需求。高铁票价也曾打折,而上座率增加没,我们不得而知,假使票价的浮动可以更大一点,把现在优惠的价格跟飞机相比,仍然不太具有优势,毕竟飞机有时间上的优势,而高铁也有其安全与正点率高的特点。所以我认为,打折对高铁的上座率作用不会太大,不会因为高铁票价低廉而无故特地来乘一次高铁,真正有直接关系的还是旅客是否有出行的需求。

其次,高铁是运输市场上新产品,有一个市场培育与认同过程。大家可能都曾记得,2007年刚开行的动车组,就有一则  “5月2日和3日开行的汉口至北京动车组,上座率仅有50%多一点,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口至北京的T80次列车,由于票价低廉,上座率却超过了100%。有不少市民宁愿选择买站票去挤T80,而不愿选择动车组享受宽敞的空间”新闻报道。而今,经常出差乘火车的人们都知道,出行首选的就是动车组,而作为火车票售票窗口的铁路内部人士反映,售完的火车票也是动车组车票。经过数年的培育与人们的出行需要,乘动车组出行不断得到人们的认同。我国经济飞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去追求高的生活品质,享受生活所带来的乐趣。人们乐意去乘坐环境优越的高铁动车组列车,同时享受旅途所带来的舒适自在。高铁动车组列车以性价比、舒适性、安全性高,受天气因素影响相对小的优越性为广大民众所接受。

第三,高铁票价不由铁路独家决定,也考虑各类社会综合因素。铁路企业根据铁路建设成本、运营成本来测算,到底是多少,并遵照《价格法》的程序,测算完之后报批于国家相关部门。但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国铁路虽然具有公益性,但铁路毕竟的是企业,需要保持有一定盈利性。高铁的开行是铁路另一个高端运输产品,提供广大旅客更多的选择空间。只要高铁没有挤占普通列车的车次,消费不起高铁的群体,就可以选择原有的“D字头”、“T字头”以及其他列车出行,高铁票价对这部分出行需求不会有太大影响,民众不应有“被高铁”的担忧。要改变上座率,铁路部门从内部运行技术调整来挖潜。而今,铁路根据旅客出行规律,对高铁实行日常、周末和高峰(高峰期为春暑运、黄金周、小长假运输期限;周末为周五至周日;日常为周一至周四)分号运行图。这是主动适应市场的具体表现。

总之,高铁的上座率反映的不是一个票价的问题,而是旅客的一个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问题,高铁为旅客带来了更好的出行体验,未来高铁上座率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