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稻香鱼肥蔬菜优 农民致富有奔头
大葱种植。
稻田养鱼。
蔬菜产业。
新华网贵州频道7月31日电 近年来,麻江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结合自身山环水绕、田土肥沃、气候温宜的地理特点,按照稳粮增产、提质增效、全新驱动的总要求,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着力在特色农业上下功夫,开启了依靠农业实现富民增收的新征程。
2015年,麻江县以新型特色农业产业化、品牌化为目标,主要在“锌硒米”、“稻鱼一体生态种养”、“高山冷凉蔬菜”产业上下功夫,将昔日大山里的土特产,变成了农民致富脱贫的新法宝。仅2015上半年,农业增值预计就达1亿3771万元。1到6月,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50元,预计年末达到全省人均支配收入“减贫摘帽”的验收要求。
锌硒米:昔日状元上贡米,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麻江县,民间留传这样一个传说:麻江籍清末状元夏同龢,有一年回乡省亲后,将其家乡麻江县贤昌土产大米,进贡给慈禧太后,受其喜爱并谕为“同龢乡贡米”。 这“同龢乡贡米”,除了具备成饭清香,色、味俱佳,口感爽滑外,后经检测,其富含锌、 硒、钙等十余种对人体有益元素及蛋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等十五种氨基酸,长期食用,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增加食欲、抗衰老、抗癌、增加免疫力、促进心肌代谢、保护视力等功效,难怪历来享誉盛名。2003年,麻江县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锌硒米之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为麻江锌硒米受理注册了多个品牌。
贤昌镇贤昌村锌硒米种植户吴锡恩告诉笔者:“家中的五亩地今年全都种上了锌硒米,在政府农机补贴等政策的扶持下,完全实现了机器耕作,也不费力。每亩地最高产量能达到800公斤。由于米好,完全不愁销路。”
麻江县紧紧围绕做大做强“中国锌硒米之乡”品牌,加大政策扶持,加强品牌化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建立科学示范点,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方式,通过重点扶持、建立基地、农户参与,全面开展产业化种植。目前,全县锌硒米耕作地区中90%实现机器耕作,80%实现机器收割,今年以来,麻江县投入产业扶持资金134万元,共培训种植农户1000余人,发展锌硒优质米种植17250亩,预计可实现产值8000多万元。
稻香鱼:养在田中人未识,一举成名天下知
“稻香鱼”这道贵州招牌美食,2014年经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报道后,更是天下皆知。麻江县处于黔东南州,稻香鱼一直是农民家中,招待外客的土产品。“稻鱼生态种养”不仅改善了贵州地少山多的发展劣势,在发展中结合实际多维度打包推进,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有效增加了产业产值,同时也切实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富裕了当地农民。
贤昌镇高枧村的村民孙其海,过去几年一直以跑车运输为业,家里田地也基本荒废。今年在政府号召下,开始在田地里投放稻香鱼。他告诉笔者:“平时自己跑车忙,也无暇照顾田地,今年投放了200尾鱼苗,基本也无需照看,完全自然生长。田里的鱼,现在已经被餐馆预购。1斤按照18元收购,比普通鱼贵了好几倍。跟往年相比,今年收入提高了几千块。”
从贤昌镇农牧站了解到,2015年贤昌镇共发展稻鱼生态种养5000亩,投放鱼苗50万尾,预计增加产值约1000万元以上。
2015年以来,为做好全州农业发展中“六个100万工程”中的稻(荷)养鱼,麻江县稻田养鱼投入项目资金147.45万元,共完成稻田养鱼3.29万亩,推广优良杂交鱼苗150万尾,增加产值3000多万元。
冷凉蔬菜:千尺高山藏蔬菜,农民致富有奔头
麻江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在麻江县西部海拔约1200米的山区,因其特殊的气候条件,病虫害较少、错开夏季蔬菜供应淡季、无公害种植等几个重要因素成就了麻江县高山冷凉蔬菜产业。
近年来,麻江县通过明确定位,科学规划市场,加强产业化运营,加强技术培训,建立龙头带动,采取“园区+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方式,将原本高山气候的发展劣势,转变为了发展优势,建设规划了冷凉蔬菜产业园区,初步实现了从蔬菜育苗到储存销售,一条龙式产业链建设。
在政府的带动下,村民开始组织蔬菜种植合作社,笔者见到合作社管理员罗林彦时,他正在地头,指挥喷洒农药,他告诉笔者:“今年第一次,由政府牵头组成合作社,比起往年散户经营,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也解决了过去,由于外出务工,田地荒废的问题。如今承包合作的370亩土地,种植有茄子、辣椒、黄瓜,明天就要开始销售了。今年政府带头生产、联系销售,将市场风险大大降低。合作社实行企业化分配管理,村民在合作社工作,每月还能得2000块左右的工资。”他还告诉笔者,将来不仅蔬菜产业合作,还要建设生猪养殖厂,已经和广东温氏集团签约,预计圈养5000头生猪,说到这里,他脸上堆满了笑容。
坝芒乡从2005年开始,就大力号召群众,承包土地,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从那时就开始承包土地的郑月鹅告诉笔者:“自己家从2005年开始承包土地,开展蔬菜产业种植,从当时的70亩,发展到现在500亩。这几年,自己家平均一年纯收入20万。”说到蔬菜销路极好,各地纷纷争抢订单,郑月鹅止不住的微笑。
坝芒乡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化,目前,已吸引合作投资1500万元,有6项产品获得了国家无公害蔬菜品牌认证。2015年上半年全县完成各类蔬菜种植面积7.5万亩,其中商品蔬菜6.8万亩,蔬菜产值达2.7亿元。
“锌硒米”、“稻鱼生态种养”、“高山冷凉蔬菜”是继麻江有机蓝莓产业之后,麻江县传统农业产业的一次华丽转身,不但适应新常态守住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更是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让农民感受到了致富的春天。(陈琳格 刘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