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王清华:敢闯敢干的弄潮人
全国劳模王清华。
寨碧村村口。
新华网贵州频道5月6日电 只要到过黄平县旧州镇寨碧村的人都会看到,一进寨碧大门,左右两边各立着一块广告牌,左边是寨碧村的简介,右边是寨碧村群众向“小康”宣战的“两个率先、两个一万”标语。
寨碧村2015年在全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示范村;率先建成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寨碧村每亩农田年产值达一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一万元以上。这是寨碧村王清华支书带领全村人民向“小康”发起总攻的责任书。
10年前,在全村年满18岁的村民海选中,王清华以1700余票的优势,当选为寨碧村村主任。不久,43名党员一致推选他出任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之初,王清华结合本村实际,作出了“抓两头带中间(即抓生产发展和管理民主这两头,带动生活宽裕,乡风文明和村容村貌整洁这中间)”的大胆提法,得到村两委的认可。于是,寨碧村便开始利用该村100多年历史的“斗笠村、豆腐寨”作为群众的经济抓手,做好他们的技术指导;为加强寨碧村豆腐、斗笠产业发展壮大,王清华支书组织该村群众赶遛遛场,从事商品返运,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让全镇、全县、全州乃至全省人民都吃上寨碧村豆腐、戴上苗乡斗笠。不久,寨碧村人民磨出来的豆腐、编出来的斗笠占领了贵阳、凯里、黄平、余庆、施秉、瓮安等地的市场,同时也带动了寨碧村养猪产业的发展。沉寂了N多年的寨碧村,一下子沸腾了起来。
正当人们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时,“猪瘟”这只无情的手,对该村养猪产业展开了进攻,村支书王清华立即带领村两委人员到农户家中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养猪户没打好预防针,导致群众养猪失败。为使寨碧养猪产业获得成功,王支书四处奔走,上贵阳、奔凯里、跑黄平,请专家指点。在寻找养猪技术中,他没有睡过一个踏实觉,没吃过一顿应时饭,没休过一个节假日,最后硬是让养猪户攻克了养猪、防病、越冬等道道难关。
在“打工铺路、种养带户、加工致富”党员“联一扶二帮三”活动中,王清华支书先带头联系了3户富裕户,扶持创办了8户科技示范户,帮助了9户贫困户。如该村高坡牛自然寨的贫困户潘金银,王支书以自家房屋作担保,帮助他贷款养鱼,还让懂技术的群众给他传授技术。在王支书的帮助下,勤奋好学的潘金银,很快学会了养鱼技术,并还清了贷款。现在他承包了近50亩的稻田养鱼,年收入达10万余元,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王清华就是这样一个敢闯敢干的好支书,在短短的10年工作中,寨碧村一个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环境优美、和谐发展的“城市化”新农村正在形成。全村30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寨全部实现了饮水安全卫生化、道路硬化(油路)路灯化、厕所畜圈卫生化、垃圾收集定点化、排水管沟系统化,出现村庄绿化美化的新景象,同时也为这个黔东南州新农村示范村加快了建设步伐。
王清华支书的工作没白干,在“5.1”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他被评为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并随贵州劳模代表团一同启程赴京接受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表彰。
“我们有了这个敢闯敢干的好支书,实现小康梦不会再遥远。”这是生活在寨碧村群众的最大骄傲。(张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