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职校:校政企合作拓展中职教育新天地

15.07.2014  19:32

  自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教育“9+3”计划以来,黄平县以深化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以政企联合办学为框架,以改革中职教育的体制机制为核心,以科教促县为战略目标,以追求‘1+1大于2’的政企双赢为合作原则”的中职教育发展新路子,拓展了中职教育发展的新天地。


  一、探索推行教学资源“联用”。一是将原黄平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整套管理移交给维赛公司,对原有的师资进行整合,原职校教师可根据自愿原则和维赛公司考核作出双向选择继续留在新职校任教。二是给予学校教师实际人数60%的公办编制,使职校教师与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在工资、职称晋升、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享受同等的待遇,相关费用由维赛公司承担。三是比照省、州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有关规定,招聘部分高素质教师到校工作。同时,政企双方协议确定,在该校连续任教20年、累计达25年以上的民办教师,退休后可享受同类公办学校教师退休待遇,确保职校有稳定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四是学校建成后前三年,县政府每年帮助输送1000-1500名学生,支持学校发发展壮大并辐射黄平周边县市及工业园区;维赛公司负责运用其市场优势,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保障学生能够现代教育,并解决好就业问题。同时积极整合政企财政补助学生学费600万元,学生住宿费l 80万元,企业赞助收入(即录用单位1000元/人)100万元,教育“9+3”奖补资金l00万元。五是通过政府部门进行协调,制定出县域教师柔性流动机制,在不影响教师编制的情况下,校与校之间的教师可以适当流动。切实搭建平台促进职校与高校、企业界专家之间的交往,通过对话、互访和对口考察等方式,开展校企之间的交流。


  二、探索推行培训资源“联享”。一是政府负责协调落实财政补助社会化培训180万元,整合职教中心、党校等资源,为企业和学校培训人才提供平台和机会,借以降低企业人才培训成本,增加人才培训含金量。二是维赛公司负责整合其在四川等地建有幼儿园、职业技术学校、消防培训中心、保安培训中心等教育机构,以及拥有金融、地产、汽车、食品、化工、医药卫生、水电、能源、餐饮酒店等合作伙伴的多重资源优势,通过与北汽集团、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负责向校学生提供生产实习场地和就业基地,学生实习操作也可以由政府协调在地方企业(如工业园区等)完成。三是协商建立双向交流机制,政府可通过选派干部到企业挂职锻炼、跟班学习,为地方干部走进企业、增强市场意识和经济观念创造条件;通过开展“访问工程师”、“双师结构团队”,依靠集团公司资源优势和地方企业采取挂职顶岗的方式,使教师走进企业,强化专业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四是搞好学校专业和地方产业联办,由地方政府负责产业规划,职校负责推行“以教为主、产教结合,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运作模式,根据地方需求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培训项目,建设与专业对应的校办产业,实现“课堂与车间合一,学生与工人合一,教学与生产合一”,积极为当地培养适用人才。比如学校在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同时,建设1所驾驶培训学校、1个汽车修理厂和洗车场,让学生真刀实枪演练,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探索推行基础设施“联建”。黄平县政府与维赛公司达成了联合建设学校基础设施协议,由维赛公司负责学校规划区等建设任务,由黄平县政府负责学校周边道路、绿化、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协助项目选址、规划、环评、建设报批、学校申报,以及用地储备、金融、医疗、治安等服务。在建设任务分工明确的情况下,不仅大大缩短了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时间,而且实现了高投资、快速度和高标准。黄平职校的新校区规划建筑面积达9.1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建成后可容纳在校学生5000人以上;目前已建成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行政办公楼、食堂、生活配套用房等基础设施,400米×8米标准塑胶运动场1个,标准塑胶篮球场4个,标准羽毛球场4个,配套建设专业实训室及驾驶训练场,校园设施日趋完备、环境更加优美,已被列入贵州省“百校大战”项目,这是全州唯一入选的民办中职学校。


  黄平县探索推行的“政企合作、产教一体、民办公助”中职教育动作模式,得到陈敏尔省长的充分肯定,为黔东南州乃至全省各地加强中职教育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责任编辑:gzsedu_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