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产业结构调整助2.8万人实现脱贫
新华网贵阳3月29日电(通讯员 那志奎)这些天,黎平县高屯街道480亩的天益茶园迎来了一年一度开园采摘的好日子,在茶厂的一垄垄茶田里,100多名采茶工人手指轻快地摘起青嫩的茶芽。
据天益茶厂负责人欧帮根介绍,今年茶叶品质不错,最早采摘、价格较高的单芽茶、一芽一叶茶产量可占到约18%。2月份以来,天气转暖,雨水充沛且调匀,再加上认真做好施肥和管理工作,茶树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目前,欧邦根注册了自己的商标,茶园有望实现利润150万元,真正带动高屯街道30多个村民脱贫致富。
和天益茶厂忙碌的景象一样,在永从帕洞同兴油茶基地,受到总理鼓舞而回家创业的返乡青年吴奇和他的同伴吴之杰、吴祥贵,挥舞着锄头,挖坑、栽树、培土,尽管大汗淋漓,大家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我们用了1年时间才把这个荒坡全部种上油茶,每种一棵油茶苗都掉下了很多汗水。那些死了的树苗要及时补种,还要松土施农家肥。要不然,就对不起总理对我们的嘱托了。”吴奇一边挥舞锄头,一边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2015年2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黎平县视察期间,在黎洛高速农民工服务站,将泡好的老坛酸菜面端给了从浙江慈溪打工回家的吴奇,并鼓励他返乡创业。于是,吴奇约上吴之杰、吴祥贵一起承包下了永从帕洞的1800余亩山地,开荒山、种油茶。经测算,同兴油茶基地的油茶入盛产期后,综合产值将达到120多万元,将直接带动周边12户农户实现脱贫致富。欧邦根和吴奇的创业故事是黎平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曾几何时,“杉树经济”让黎平引以为豪。但随着乱砍滥伐现象日益严重,加上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山顶上出现了从前罕见的“秃头”。黎平经过多年努力,才医治了生态的创伤,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4.68%。
曾经的“伤痕累累”,让黎平人痛下决心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集中精力打造“茶叶、油茶、中药材、有机果蔬”等主导产业。截止目前,全县新建茶叶基地2.3万亩,茶叶基地总面积达26.9万亩;新建油茶基地1.8万亩,油茶基地总面积达25.6万亩;新建青钱柳特色茶叶基地1527亩、钩藤基地1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新增有机大米种植5000亩,有机大米种植面积达5.5万亩;新建辣椒、香莲、芥菜等蔬菜基地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达70万吨;新增稻(荷)鱼示范基地12万亩;增加规模养殖70家,预计全县生态畜牧业黑毛猪出栏10万头,羊出栏2万只,牛出栏2.2万头,本地禽类销售32万羽。
全县有机农产品认定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定10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4个,培植以绿色环保为特点的农产品品牌商标182件,州级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达39家、专业合作组织158个,农业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这些产业的实施推动黎平县减贫0.7万户、2.8万人,65个贫困村实现脱贫。
[责任编辑: 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