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释放大健康发展活力
新华网贵州频道10月14日电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赛江南。”曾经,千山万水成为了阻隔黎平与外界交流的最大屏障。如今,绿水青山是黎平发展大健康的宝贝。
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黎平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4.0万人次,同比增长42.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3亿元,同比增长46.7%。
游客为何如此青睐黎平?清新的空气,秀美的山川, 天籁的侗歌,红色的沃土……这些就像一连串悠扬婉转的音符,无时不刻奏响黎平发展大健康的最强音。
依托民族文化 打造“快进漫游”度假胜地
正当贵广高铁的列车快得让人醒不过神来的时候,大健康以更快的速度走进了黎平。
7月15日,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成立新闻发布会在贵阳举行。目光聚焦在位于黔湘桂三省区域结合的贵州东南部,核心区范围涉及黔东南州从江县洛香镇、贯洞镇和黎平县肇兴镇,规划控制面积约98平方公里。
若问有什么比高铁更快来到肇兴,来到黎平?目前,恐怕只有大健康了。
自2012年起,特别是黎平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以后,黎平县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经营理念,按照5A级标准,斥资8.2亿元打造以肇兴侗寨为核心、以侗族文化为魂魄的肇兴景区,构成了38平方公里的侗族文化旅游区。
仅此还不够。黎平还设计了一条以肇兴景区为门户,以堂安、天香谷、黄岗、四寨、三龙、竹坪、铜关、述洞、地扪、高近、青寨、黎平县城为主轴,以四寨、黄岗、铜关和地扪为全面提升节点,以述洞、高寅、青寨、高近、三龙、竹坪为示范推进节点的精品旅游示范线路。也就是黎平重点打造的“百里侗寨”精品旅游线。
刚刚过去的黄金周,百里侗寨的堂安、四寨、黄岗、铜关等村寨以优美的侗寨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及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成为许多游客观光旅游的新热点。堂安、四寨、黄岗、铜关这四个村寨日接待游客均超过1250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300多万元。到2016年底,“百里侗寨”将实现全线对外开放,力争年游客量突破400万人次。
黎平是侗族第一大县,也是侗族区域中心、侗族文化主要发祥地和保留地。全县共有1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90个中国传统村落。黎平不可复制的民族文化自然成为游客驻足观看的最大优势。
今年上半年,黎平共接待游客人数138.56万人次,同比增长24.4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19亿元,同比增长25.76%。经测算,2015年接待游客人数将达到275万人次,同比增长28.59%。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7亿元,同比增长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