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91岁老人回忆70年前抗战事 那年见飞机坠落
朱黻华和他当年驾驶的战机。黎平县统战部收藏
战斗机坠毁地——白羊冲。
近日,黎平县统战部党组书记杨锦坤来到黎平县高屯镇后坡村,走访了一位叫杨光云的老人。70年前,一架战斗机因燃油耗尽坠落,撞击在当地一个小山岗的坡顶,飞行员不幸遇难。当时21岁的杨光云目睹了这惊险的一幕。
飞机坠落飞行员牺牲
杨光云今年91岁,精神还不错,耳不聋,眼不花。谈起发生在70年前的惊险一幕,他滔滔不绝。
老人说,1944年11月20日下午,村里像往常一样安静。因为秋收已完毕,村民们都在家里休息或做些家务活。
突然,空中传来一阵马达声响,村民们都跑出了屋子观看。
“当时,我看见一架飞机在飞,飞得很低,尾巴冒着浓浓的黑烟。”杨光云说,随后,他和村民们看到,飞机下方出现了一个黑点,这黑点迅速向地面坠落。
后来,大家都看清楚了,这黑点是一个人。于是,村民们迅速朝“黑点”坠落的地方奔去。到现场时,大家看到,“黑点”头部着地,深陷于淤泥中。
“我看到他身上穿着飞行服,背上背着降落伞。”杨光云说,由于这位飞行员头部着地而受到重创,村民们将他拉出泥地时,他已停止了呼吸。
而这位飞行员驾驶的战斗机则撞击在当地一个叫“白羊冲”的小山岗的坡顶上,并且发生了爆炸。爆炸引发火灾,大火燃烧两个小时之后才熄灭。
事后据推测,坠落且爆炸的飞机因为燃油耗尽不能继续飞行,飞行员想找一个平坦的地方迫降,但由于找不到适合的地形,耽误了宝贵的时间,结果机毁人亡。
富二代投笔从戎
在南京紫金山一座由当年的国民政府军政部修建的“航空烈士公墓”中,长眠着3006名中外空军抗日将士。在中国烈士N位墓碑上排到第八名中有这样的记载:“朱黻华少校,上海人,生于1917年1月29日,牺牲于1944年11月20日。”
这位朱黻华少校,就是当年在黎平县高屯镇后坡村坠机身亡的飞行员。
公开资料显示,朱黻华是民国时期大律师朱斯芾的儿子,排行老七。朱黻华虽是富家子弟,但却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对日寇的侵略行径义愤填膺。所以中学毕业后,他投笔从戎,报考空军军官学校,最终被录取,他所学的专业是歼击。
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也就在这一年,朱黻华毕业。走出学校之后,朱黻华驾机参加了对日的空战,战场从南京到武汉,再到重庆。
由于他驾机技术高超,作战勇敢,屡获提升。时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宋美龄曾在成都给他颁发过奖状。
当地村民为他立碑
1944年初冬,中国反法西斯战场进入反攻阶段,日寇为挽回败局,妄图打通云贵战场通道,孤注一掷发动“柳桂战役”。
1944年的11月20日,朱黻华在湖南祁阳上空经历了一场恶战。他在击败了日寇战机后,凯旋返航。在返航途中,因战机油料耗尽,他只得迫降,最终机毁人亡。
当时的黎平县政府获知消息后,派专人前来督办后事。乡亲们把朱黻华的遗体抬到中黄乡公所。出于对英雄的崇敬,中黄一位叫朱崇铬的富户,出资150元大洋,买了一口上好的棺材,将他的遗体入殓,埋葬在中黄小学的后坡上,并立了一块石碑,刻上了烈士坠机牺牲的经过。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曾派专人来到黎平县,将朱黻华烈士的遗体连同棺材一道取出,并由当地乡亲抬到了中黄乡北面的锦屏县城,装上汽车后,运往南京安葬。(黄乔奇 陆书明 吴重贵 记者 罗茜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