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叶猴保护神”肖治金的18年“送餐路”
图为正在进食的黑叶猴。 张丹莉 摄
图为正在给黑叶猴投食的肖治金。 张丹莉 摄
中新网沿河7月12日电 题:“黑叶猴保护神”肖治金的18年“送餐路”
作者 张丹莉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撒进贵州省沿河县麻阳河国家自然保护区时,肖治金已给他的“孩子”们送来了早餐。“看准了,看准了,又来了!”一个个削了皮的红薯被肖治金隔着河扔到对面,11只黑叶猴在岩石上争抢起来。为了这样温馨的画面,肖治金努力了18年。
黑叶猴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在麻阳河谷山涧两旁生长着130多种可供黑叶猴食用的植被,同时该地岩洞多,是黑叶猴理想的栖息之地。分布在此的黑叶猴有70多群近800只左右,占到了世界黑叶猴总数的三分之一,是目前我国黑叶猴分布最密集,数量最多的地区,亦是全球最大的黑叶猴种群分布地,被称为是“黑叶猴的王国”。
为有效保护黑叶猴,探索建立人工种群的方法,改善其与人的亲和程度,1997年麻阳河自然保护区开始开展黑叶猴野外人工投食驯化项目,作为护林员的肖治金参与到该项目中。“最初项目由四个人执行,后来其他人都转行了,就只剩下我一个。”肖治金介绍,黑叶猴生性警觉,即便是外出觅食也不会轻易让人发现。不管是常年从事黑叶猴研究的专家或是生活在黑叶猴密集区的村民都很难在野外与它们见上一面。开展野外人工驯化除了要对黑叶猴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外,还必须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和一个捱得了苦的体魄,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
参与黑叶猴的驯化项目后,肖治金便一心投入其中。他找准了长期生活在青龙村猴王洞附近的一群黑叶猴作为观察目标后,便带上帐篷和干粮,驻扎在离猴王洞直线距离仅30米,相隔一条河沟的山洞里,开始黑叶猴野外人工投食驯化的第一步。
黑叶猴野性大,与人相距很远,为了追踪观察记录,黑叶猴跑到哪里,肖治金就跟到哪里。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密切跟踪观察着这群数量为5只的黑叶猴,每隔5分钟就用望远镜进行一次扫描,同时准确记录下每只黑叶猴的个体大小,性别和活动范围。
“刚开始,由于不了解黑叶猴的习性,我就把玉米、柑橘、黄瓜等食物挂在树枝上,期待着黑叶猴能品尝人类供给的食物。半年时间过去了,黑叶猴视而不见。直到有一天我发现黑叶猴在庄稼地里偷吃红薯,心里有了启发,我就想给它们投食红薯。”肖治金说,投食成功后,他又用了三年时间让黑叶猴听懂了他三声长短一样的哨声。
三年的时间转眼就过了,但是这三年对于肖治金来说像是经历了三十年。“前面大部分的时间都住在山洞里,没有人和我说话,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为了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被蛇咬过、摔过,但是和它们的感情越来越深,越来越舍不得。”现在,只要肖治金吹响了口中的哨子,他的这些“孩子”便会从山上跑过来,为了这一天,肖治金付出了整整18年的努力。
在当地已被称为“黑叶猴保护神”的肖治金很出名,但是肖治金的家人却不以为然。他的妻子方明香告诉记者,从1989年的32元工资到现在的1500元,村里外出打工的同龄人很多都富起来了,他却傻子似把自己的黄金年华全都献给了黑叶猴,真不知道他是为了什么。
“我始终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虽然我在这深山之中默默地做着这一切,但我坚信,保护黑叶猴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而是全世界的。我多坚持一天,黑叶猴这种珍稀动物就能多存在一天。”面对家庭的质疑,肖治金显得无奈,但每每讲到黑叶猴,肖治金的脸上永远是泛着微笑。
“这是一个奇迹。”保护区管理处大河坝管理站科研人员肖智说,这种通体黝黑的精灵,住在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之上,即便从事黑叶猴研究的专家,也很难在野外与它们见上一面。现在,除了这群长期跟踪的猴群外,肖治金又和另外3个黑叶猴群建立了很好的关系,为黑叶猴野外人工投食驯化项目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003年,从事黑叶猴野外监测研究的西南林学院教授胡纲来到麻阳自然河保护区,已和黑叶猴熟悉的肖治金自然成了胡纲教授的得力助手。“当时,他带着厚重的观测装备,漫山遍野寻找黑叶猴,说是要开展野外监测。但是,不管是专家还是学者,在黑叶猴的问题上,他们都得听我的。”肖治金的回忆充满自信。
“即便是全世界,目前能把黑叶猴呼唤出来,并且近身喂食,只有老肖一个人。”肖智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