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脱贫攻坚搭上电商快车

04.01.2016  15:05

快来扫二维码,进门领红包吃腌鱼糯米饭。”扫码关注微信公号领红包,这是2015年12月11日,黎平“侗年”节当天,中潮镇佳所村詹寨16号杨氏詹老奶“杨家年(侗年)暨杨氏詹老奶过年活动”其中的一个环节。

  深山里这种全新的电商营销模式,引起了数千名省内外游客的好奇,纷纷举起手机扫码关注,进入杨氏詹老奶腌鱼基地院子品腌鱼、吃糯米饭、打粑粑吃油茶、听大歌抢红包,十分热闹。

  据了解,从“侗年”节到目前,黎平侗乡生产的杨氏詹老奶、贵州有牛米、侗嘎老茶叶、香和糯等侗货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全国21个省市(区),销售额已经突破3000多万元。

  电商,这个新名词在短短七个多月时间里,已让黔东南人耳熟能详。借力电商,打开农特产品“出山”路,已逐渐成为黔东南州脱贫攻坚的新模式。

  黔东南州发展电商的脚步走得如此铿锵,要得益于结对帮扶该州的城市——被称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的杭州市。

  如何开启新的帮扶模式?杭州与黔东南达成了共识,坚持“优势互补、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方针和“突出重点、民生优先”的原则,找准双方的优势,实现造血式扶贫,搭建了对口帮扶“五大平台”,电商,即是“五大平台”之首。

  杭州有个阿里巴巴,而黔东南的农特产品种类丰富,这就是双方的优势所在。通过网络平台,充分发挥杭州市在电子商务发展方面的优势,对黔东南州全力开展电商扶贫,助力苗乡侗寨农特产品“出山”。旋即,一种新的扶贫模式在苗乡侗寨迎风起舞。

  抓住机遇,说干就干。2015年5月24日,黔东南州召开电子商务发展工作推进会,正式在全州范围内启动电子商务发展。

  同年8月23日,具有引领性的《黔东南州电子商务发展“北斗”计划实施方案》随之出台。计划通过3年努力,逐步构建起一个由园区建设、人才培训、产品体系、线上体系、线下(门店)体系、物流配送、政策保障等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7大环节为支撑的电子商务发展形态,推动电子商务与工业、农业深度融合,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催生新兴业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该州通过免费培训、扶贫贴息、小额信贷、信息服务等,不遗余力的全方位、多角度帮助企业和个体发展电商,以龙头企业、个体商户以及大学生、返乡青年、退伍军人等群体为扶持对象,鼓励他们开办电商扶贫企业。

  据了解,截至目前,黔东南州在工商备案的电商企业已达79家,而电商“草根”经营者达到了2000多户,全州实现电商带动就业2万余人。

  在杭州市大力帮扶和黔东南州委、州政府积极努力下,如今,黄平县、黎平县、凯里市已列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千县万村”试点县。全州建成4个县级电商(扶贫)公共服务中心。同时,该州结合各乡镇的特色优势,着力打造83个各具特色的电商扶贫示范村镇,形成了“一店带多户”、“一店带一村”、“一店带多村” 的发展势头,目前已覆盖全州4%的行政村,辐射人口10万余人。

  记者在黔东南州扶贫办了解到,截至去年年底,全州通过电商销售交易额达到60多亿元。

  目前,该州又与杭州常春藤有限公司、杭州闻远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电商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加入了莫问剑组织的中国县域互联网+行动联盟,聘请了莫问剑等3位专家作为电商顾问,为该州电商扶贫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

  搭上“互联网+”快车,深山里的农特产品实现了与世界零距离接触,电商在黔东南方兴未艾,发展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