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创新警务机制 挖掘内在潜力 实现持续发展
6月12日,贵州省公安厅在黔南州召开全省公安机关深化警务机制改革现场会,要求全省公安机关认真学习借鉴黔南州公安机关在犯罪实时控制、农村警务工作、特警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核心,不断深化警务机制改革,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
今年3月28日,家住贵州省都匀市某小区25楼的陆女士报警,其家中的保险柜被人盗窃,家中防盗门却完好无损。都匀市公安局接警后,充分利用“犯罪实时控制”机制建设的成果,迅速对案发现场和周边的视频监控进行收集梳理,并充分利用信息化工作锁定了3名犯罪嫌疑人。案发40小时后,3名犯罪嫌疑人被都匀警方成功抓获,被盗保险柜内的部分金银首饰被及时追回。
这是都匀市公安局建立“犯罪实时控制”机制,快速有效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成功案例中的一个。据了解,都匀警方正逐步建立起集打、防、管、控、建为一体的犯罪实时控制警务机制,取得了辖区发案大幅下降、破案大幅上升的实战效果。今年1至5月,都匀警方市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551起,较去年同期上升36%;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同比上升21%;打掉多发性侵财犯罪团伙10个,同比上升40%;打击处理团伙成员47人,同比上升67%;破案141起,同比上升17%。
黔南州公安局以都匀市公安局为抓手,以“环筑安保圈”重点县市公安机关为突破,迅速在全州范围内深入推进“犯罪实时控制”机制建设工作。他们全力构建扁平化指挥体系,推行指挥、图侦、情报、行动合成作业,突出情报精确指导下的扁平化指挥、科学化防范、实时化打击;深入推进接处警规范化,按照布警网格化、巡处一体化、处警规范化的要求,完善有警接警、无警巡逻、动态备勤、先期处置、归口移交的工作制度,确保警力第一时间投向案件高发时段、防范薄弱地段,构筑了全时空网格化社会面巡防体系;强化侦查破案专业化,建成一级责任区刑警队8个,二级责任区刑警队若干,今年以来共侦破案件1152起,占辖区刑事案件破案数的70%以上;强力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在全州20个城市派出所,建立一区多警、一警多辅的专职社区民警队,将社区民警实有人口动态管控,情报线索收集,行业场所管理等职责纳入“四级一网考”,充分发挥社区民警的“针尖效应”,深入社区组织和带领群众开展自防自治,从源头上摸排、化解矛盾,修复党群、干群关系,筑牢了执政根基;有效推动社会治理多元化,在派出所大力实施社区民警队、治安管理队、案件办理队、警务综合室的“三队一室”,巡防办案队、社区民警队、警民联调室、综合情报室的“两队两室”, 农村派出所 “一包到底”等3种勤务模式,实现社会治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确保各类不稳定因素从源头上得到化解、治安问题从源头上得到防范。
在“犯罪实时控制”机制建设的推动下,今年以来,黔南州现行刑事案件发案率较去年同期下降20.67%,破案率上升26.47%,打击团伙数同比上升25.46%。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农村警务工作出现许多“真空”和“盲点”。加之农村基层政权社会管理功能薄弱,村支两委对矛盾纠纷调解、治安防范等工作方面开展欠佳,导致村民有话没地方说、有事找不到人办,农村警务工作亟需“补位”。龙里县公安局按照贵州省政府党组成员、省长助理、公安厅长孙立成同志的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推出“一村一警务助理”警务运行模式,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龙里县委、县政府专门对“村级警务助理”的产生、管理、考核等问题进行规定,明确了“警务助理”的身份、待遇、职责,配套相应的选举、管理、考核、奖惩办法等规章制度。并将“村级警务助理”的管理权交给了公安机关,形成了“中心派出所统一管、包村民警时时管、村级警务助理具体管”的农村警务运行新模式。同时,坚持人选本土化、工作专职化、职能多元化、身份合法化、管理规范化的“五化”原则,把热爱警务工作、熟悉本村情况、掌握社情民意、了解治安现状的村民选拔到“警务助理”队伍中,确保了“村级警务助理”能力素质合格。
同时,公安机关明确“警务助理”的职责定位就是当好警务信息收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为民办事服务员,确保公安机关在边远农村“有眼看”——信息收集、“有嘴说”——纠纷调解、“有腿跑”——为民办事,实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做到“信息采集到村、矛盾化解到村、服务群众到村”。
为解决好“村级警务助理”后顾之忧,确保其安心工作。龙里县参照村干部工资待遇标准将“村级警务助理”纳入财政预算,按照人均1500元的标准逐月考核发放。由县委组织部、财政局、民政局、公安局联合出台推选办法,参照村民自治相关规定,从派出所、乡镇、街道考察推荐的候选人中确认“村级警务助理”,并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明确对“村级警务助理”每年不少于1次培训,并由警务室民警长期指导帮助,适时组织轮流到派出所跟班学习,切实提高履职能力。坚持“周汇报、月考核、半年一评议、年度综合评”,对考核靠前的,除收入外每月给予额外奖励,考核挂末的予以经济处罚,年度考核末位的进行调整,对发现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一律清除队伍,并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一村一警务助理”有效实现了公安机关警务前移,服务延伸,热情服务,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令当地群众非常舒心。有效拓展了信息来源,实现了反应灵敏,信息可靠,确保紧急案件得到有效处理,人民群众更加安心。社会稳定,团结和谐,排忧解难促进鱼水情深,让党委政府放心。有效解决了公安工作在农村触角延伸难的问题,确保了社会稳定,团结和谐,真正做到排忧解难促进鱼水情深,让党委政府更加放心。
强化队伍建设 和谐警民关系
当前,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形势错综复杂,防恐维稳工作任务繁重。黔南州公安机关积极探索以特警队伍建设为保障的应急处突实战勤务新机制,按照特警队伍规范化、实战化的要求,有效解决了特警队伍建设中的“瓶颈”问题,实现了新突破。
他们积极争取州委、州政府大力支持,通过清理全州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将撤销、合并后空余的2100个事业编制,按照州局特警支队300人、各县市150人的标准明确用于招录特警,有效解决了“身份”问题,确保了队伍稳定。同时,大力争取省厅和州委、州政府支持,将占地达400余亩的国有“504”厂区改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科目最齐备、设施最完善、设备最先进的特警基地,并自主从全国解放军各特战队、武警特种部队等单位招录优秀队员653名,充实到队伍中,与南京森林警官学院等开展教学合作,共建教学基地,确保了师资水平和队伍素质。
为了充分发挥特警队伍的作用,他们将特警队伍建设与“犯罪实时控制机制”建设有机结合,将州局基地作为核心,定期组织县市特警分批次集中轮训,培训期间参与省际卡口查缉,重大安保、重大事件处置等,提升实战能力。轮训结束后,全部特警投入网格化巡逻,增强街面警力,实现了日常训练、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武装处突等各项工作的有机结合。
在加强特警队伍建设的同时,黔南州公安机关主动创新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式,深入推行“千警千村认门入户连亲”工程,要求全体民警按照一警一户、一警多户的要求,以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的、群众普遍认可、易于接受的“认伙计、打老亲、结干亲、认姐妹”等方式认门入户连亲,与困难群众、诉求群体等广大群众在思想上沟通、情感上融合、亲情上温暖、经济上帮扶,不断和谐警民关系,实现警民一家亲。
据统计,黔南州公安机关开展“千警千村认门入户连亲”工程以来,全州公安民警共“连亲”6469户,其中主动连亲征地拆迁、信访当事人等群体850余户,帮助困难群众办理实事8921件,解决困难和问题8506件,通过群众掌握工作信息8119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7640起。民警在面对面、心贴心、零距离服务群众的工作中,有效破解了社会治理、社会矛盾化解难的难题,进一步夯实了党的执政根基。
同时,黔南州公安局还自主研发,建立了州局业务警种、县市公安局、基层所队三级联考的目标绩效考评系统,并于2013年延伸到社区民警,形成了“四级一网考”的工作格局,彻底改变了工作被动应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难以形成合力的状况,保障了整体工作推动的持续性、整体性,使工作从粗放到精细、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形成了人人身上有指标、千斤重担人人挑的工作氛围,工作从“点”推向“面”,实现了抓两头、带中间、整体推进的良好效果,确保了各项公安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