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三位一体”禁毒模式成效明显

26.06.2015  00:01

               

黔西南州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两广、云南乃至金三角一带的毒品流入中国内地的一大通道。2015年以来,黔西南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继续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抓,强化打击、注重防范,系统治理、惩治挽救”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禁毒工作模式,始终保持对过境及渗透到州内毒品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坚决打击毒品这一人类公害,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肯定。因工作成绩突出,安龙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大队长付杰同志今年荣获“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整个贵州省仅有3人获此殊荣。

党委领导、政府主抓

2015 年初,黔西南州委书记张政主持召开州委常委会议,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深入开展禁毒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全省禁毒工作会议精神,结 合实际,突出重点,着眼长远,针对强化全州禁毒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禁毒工作人员、机构、经费保障水平等方面,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强的措施和办 法。州委副书记、州长、禁毒委主任杨永英,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州禁毒委副主任、州公安局局长李宏亚等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全州禁毒工作,并多次深入一线调 研、督促、指导。

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禁毒工作负总责,禁毒工作列入了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适时专题听取禁毒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禁毒工作难点问题。全州各级禁毒委员会切实加强对本地区禁毒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抓好责任落实,建立健全毒品监测评估、滥用预警和毒情通报机制,全面监测评估毒品滥用情况,定期发布毒情形势和变化动态和向上一级禁毒委员会报告工作情况。各级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认真落实本级禁毒委员会的部署要求,将禁毒工作纳入本部门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根据工作职责依法履行禁毒工作责任。

强化打击,注重预防

2015年以来,黔西南州继续深化禁毒严打专项行动,全力推动解决全州重点地区的突出毒品问题。一是狠抓毒品大要案件侦破。紧紧围绕打击重特大毒品犯罪集团、网络这一重点,拓展案件外延,进一步强化线索摸排、案件梳理、侦查深挖,坚持不懈地破大案、打团伙、摧网络。二是狠抓禁毒堵源截流工作。成立由禁毒、特(巡)警、交警组成的毒品查缉专业队,在全州形成“全天候、立体式、全覆盖、常态化”查缉防控体系,进一步加大毒品公开查缉力度。三是狠抓零星贩毒案件的侦办。禁毒、治安、刑侦、监管、派出所等警种加强协调配合,主动承担起打击零星贩毒的职责任务,打掉了一批零星贩毒违法犯罪分子,铲除了一批零星贩毒网络,斩断了一批毒品供销渠道,进一步减少了毒品供应源头,逐步萎缩了毒品市场。四是狠抓重点场所整治。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密切联合,采取明查暗访、联合执法、交叉检查、媒体曝光等有效措施,对歌舞娱乐场所、商务酒店、小型旅馆、桑拿洗浴、出租屋等公共复杂场所开展常态的清查整治,进一步了规范公共复杂场所管理,减少了毒品在公共复杂场所的发展蔓延。五是狠抓外流贩毒打击。加大对外流贩毒线索摸排,加强与外流贩毒流入地的协作配合,摧毁了一批外流涉毒团伙,抓捕幕后组织者和策划者,切实减少外流涉毒人员。2015年1—5月份,全州已破获毒品案件96起,打击处理毒贩133名,缴获各类毒品30.25公斤,查处吸毒人员400名,收戒吸毒人员300余名。

黔西南州始 终坚持把毒品预防教育作为治本之策,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禁毒宣传教育,组织各地、各成员单位开展声势浩大、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全州各禁毒成员单 位始终以“青少年与毒品预防”为重点,不断创新禁毒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形式,先后开展了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等宣传活动,积极营造全民抵制毒品、 人人参与禁毒的社会氛围,努力增强全民禁毒意识。2015年以来,全州共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禁毒宣传400余次,受教育群体达60万人次。最大限度地让民众知晓毒品的危害,最大限度地萎缩了毒品消费市场,最大限度地遏止了吸毒人员新增。

系统治理,惩治挽救

黔西南州坚持系统治理,最大限度戒治挽救吸毒人员。要大力加强和改进对吸毒人员的排查管控、戒治康复、就业安置、教育挽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毒品的社会危害。一是抓好特殊病关爱医院、康复中心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特殊病吸毒人员的收治管控力度,深度净化社会环境。二是强化集中收戒。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及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开展吸毒人员“大排查、大收戒、大管控、大帮教”活动,做到“应收尽收、能收尽收、满员收戒”,切实将吸毒人员纳入管控范围,最大限度挤压吸毒人员违法犯罪空间,坚决遏制因吸毒问题引发“两抢一盗”等侵财性案件。三是强化后续管控,积极引导强戒出所人员到“阳光企业”就业,实现吸毒人员登记、排查、戒毒、康复、帮教管理一体化,切实减少社会面失控漏管吸毒人员。四是强化安置帮教,大力推进“阳光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地安置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努力实现阳光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破解禁吸戒毒工作的困境。(陈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