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西南:关注“一老一少”助推民族文化传承
11月20日,黔西南兴义市纳灰村的布依族老人在大榕树下表演“八音坐唱”。卢志佳 摄
新华网贵州频道11月22日电(记者卢志佳)近年来,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通过开展传承人保护和民族文化进课堂工作,以“一老一少”为重点,推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受城镇化、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歌舞、服饰、建筑、节庆等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加快消逝。面对困境,有着134.5万少数民族人口的黔西南州建立了以传承人为核心、以继承人为重点的民族文化保护工作体系。
黔西南州民族文化传承人大部分居住在边远的山村,年龄老化,文化低,传承技艺比较困难,绝大部分不能汉字记录技艺史料,只能沿袭口传身教。
“所以要关心他们生活,发放固定的津贴补助,并且不能仅停留在统计摸底这一阶段,还要抓紧对他们掌握的民族文化进行记录保存,使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少留遗憾。”黔西南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州委统战部部长罗春红说。
据悉,黔西南州近年来在全州开展寻找、保护民族民间艺术大师、艺人的活动,并通过财政支持,由各市县民宗局负责,用编辑书画、画册、录音、录像、光盘等多种方式记录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
另外,黔西南州还通过发放低保费、补助建房等方式解决文化传承人的生活困难,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民族文化传承要从娃娃抓起,要培养年轻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鼓励他们学习传统技艺,并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罗春红表示。
为此,黔西南州加大民族文化、民族体育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的开展,努力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
据悉,目前黔西南州共有民族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85个,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7个。这些学校聘请有民族文化专业特长的教师在学校开设苗语汉语、布依语汉语双语教学课;邀请民族文化传承人给学生传授歌舞、刺绣、射弩、蜡染、缝纫等民族文化知识技艺。
黔西南州还积极推动博物馆、群艺馆、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五馆合一”的民族文化宫建设以及民族体育中心建设。这些场所将成为帮助广大青少年认识、传承民族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阵地。
罗春红认为,民族文化生存的环境日益脆弱,少数民族地区应找方法、抢时间、增投入,进一步实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科学化、法制化。“对于民族文化保护工作来说,‘上有老下有小’是最迫切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的群体。”
11月20日,黔西南州鲁屯古镇多才多艺的少数民族同胞在表演节目。卢志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