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农民吃上“旅游饭” 大山铺展“好钱景”

28.10.2019  15:34

  10月24日一大早,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万福村70余岁老人李应会,已经赶到政府免费为村民设置的摊位上售卖土特产了。“万峰林景区里乘观光车的游客都会经过这个旅游点,平均下来每天有好几百元的收入。”李应会乐呵呵地说,这个年纪还能在家门口赚到钱,真是挺开心。

  在黔西南州,随着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的持续成功举办,山地旅游、户外运动和扶贫开发风生水起,依靠旅游脱贫致富的事例比比皆是。

  国土面积1.68万平方公里的黔西南,是世界锥状喀斯特景观最为集中的区域,山地、高原、丘陵总面积占到了国土面积的95.6%。

  昔日,山里人住在深山林,走的尽是旮旯路,手里挣不了什么钱。

  从2015年起,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的春风吹进了大山,搭建起国际山地旅游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加快形成了山地旅游发展的全民共识,打造了一批高品质旅游景区、重点线路和特色旅游目的地,建成内联外通的旅游交通网络,入境旅游消费规模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如今,黔西南多姿多彩的山、水、林、喀斯特地貌等山地旅游资源令世人惊艳,万峰林、马岭河峡谷、万峰湖、晴隆二十四道拐等一大批喀斯特山地景观,成为黔西南州乃至贵州“山地”符号的有力代言。

  “走进这里的山山水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简直像生活在天堂。”游客们穿行在黔西南的山水田园,徜徉在峡谷飞瀑之间,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黔西南的山地旅游越来越火,当地群众都有这样的强烈感受。

  万峰林山脚下的精品客栈住宿、农家饭体验、欢乐骑行、直升机鸟瞰等各类旅游业态层出不穷,旅游产业释放出了迷人魅力。“今年国庆期间有朋友来玩,想给他们在万峰林订间房,根本订不上!”兴义市民周乐告诉记者,如此火爆的场景,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过去哪知道大山这么值钱?”兴义市万峰林街道纳灰村干部冯子荣说:“依托山地旅游这棵‘摇钱树’,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乡村美了,农民也富了!

  打开山门,大山就是金山银山。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黔西南州的成功举办,催生了许多以山地旅游为支撑的旅游扶贫新兴产业和项目建设。

  黔西南深入实施“旅游+N”,打造了热气球、房车、攀岩、野钓、滑草等十大户外运动基地,建成黔西南博物馆、图书馆、中华布依锦绣坊等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聚区,“万峰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贞丰县土布小镇”等11个项目被列为“十三五”时期贵州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制定了实施旅游扶贫12项行动,全面推进新市民计划文化旅游“九个一”工程,为旅游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按照“大数据+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山地旅游业”的发展理念,黔西南州将旅游扶贫纳入全州“扶贫云”平台,对乡村旅游扶贫实行建档立卡、跟踪服务,对接待人次、带动增收、脱贫人数实行动态统计,实现旅游扶贫基本信息数字化、常态化、精准化,把大数据应用作为发展山地旅游的基本引擎,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旅游产品业态创新、发展模式变革、服务效能提升。

  以农兴旅,以旅助农,黔西南州持续推动扶贫开发与旅游的有机融合,让贫困群众更多地分享旅游发展成果。统计数据显示,黔西南州旅游人数从2014年的1526.7万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633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112.1亿元上升到509.1亿元。山地旅游产业井喷式发展,越来越多的群众迎来了增收致富的“好钱景”。(记者 刘义) 

[责任编辑: 吴雨 邓娴]
贵州山地旅游名片越来越亮
  “快来快来,我们一起拍照!”“这是兴义的万峰林,贵州新闻
“光彩”绽放万峰林 ——“光彩事业·黔西南行”活动纪实
  新华网贵阳11月6日电(卢志佳)高度发育的喀斯新华
贵州:到2022年建成山地民族特色体育旅游强省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贵州省创建全国体育旅贵州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