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县史洪俊:辛勤耕耘十四年 柳暗花明映水乡
新华网贵州频道5月18日电 走进黔西县洪水镇解放村办公室,最亮眼的是荣誉墙上整整齐齐悬挂的奖牌: 全省“五好”党支部、全区十佳村党支部书记、全市人民最满意的党支部……这些奖牌记录着解放村党支部书记史洪俊带领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走过的艰辛历程。
2001年,41岁的史洪俊当上了解放村党支部书记。14年来,史洪俊尽心竭力为民办好事、实事。他带领村支“两委”和父老乡亲们一起,凝心聚力、不等不靠、踏实苦干,在这块交通闭塞的土地上闯出一条宽阔的致富路子来,过上富裕的好日子,奔上小康。昔日资源匮乏、交通闭塞的小村庄已谱写了新篇章,如今全村交通四通八达,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高度责任心 铺垫基础
“两年改变面貌,三年甩掉穷根,四年五年解决温饱,六年七年实现小康。”这是史洪俊上任后对乡亲们许下的若言。为了实现这一诺言,他走村串户,求贤问计。从山向、坡度、阳光、水利、土壤和土质等入手,一次次反复研究,确定布局、面积和种植品种,提出了“产业调特、品种调优,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的思路,大力推进全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有了这些思路,他充分发挥解放村离县城仅8公里的区位优势和水资源丰富的自然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抓“机”字,发展种植抓“菜”字,发展养殖抓“猪”字。其次,以村组织建设为龙头,促进经济发展,开展“五个好”创建活动,让群众有余粮余钱,共同富裕,奔向小康。
虽然发展已经有了路子,但是交通的不便阻碍了发展的步伐,史洪俊看在眼里急在心理。于是在2003年,他决定新修公路4.2公里,实现组组通公路的目标。
“4.2公里的路,要搬掉近3万立方米土石,无资金、无技术,困难确实很大。”想起当年的困难,史支书只是感叹。
那年冬天,开山隆隆的炮声和激越雄浑的锤声,在解放村的群山中震响。“史洪俊每天都背着一壶开水,手拿钢卷尺和笔记本,背驮沉甸甸的炸药,从山下到山上来回奔跑。谁家工程质量差,谁家不出工,他都一一详细地记录在笔记本上。需要炸药的地方,他亲自送去,监督爆炸后才离开。”75岁的村民李大爷回忆着当年的一切,为史支书的负责态度点赞。
2004年5月9日,全村10个村民小组之间的公路连通了,乡亲们簇拥着欢呼着,跳跃着!
路修通后,史洪俊又提出要解决电的问题,群众一呼百应。采取集资、贷款等渠道,协调资金3.9万元,于2007年底改造一条长1.3公里的高压线,全村家家户户挂上了“夜明珠”;投资5.5万元,建成17个地面卫星接收站,使乡亲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文化科技知识;组织村民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改变了村民们过去那种在春节、空闲打牌赌博的不良习惯,增强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