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龙云:践行群众路线不打折 服务群众心贴心

30.01.2015  17:27

践行群众路线不打折 服务群众心贴心

——记贵州省丹寨县扬武镇扬颂村主任龙云

    在丹寨县扬武镇扬颂村,从80岁的老人到3、4岁的小孩,恐怕没有谁不认识龙云。2014年1月,龙云当选为扬武镇扬颂村民委员会主任,自任职以来,他时刻以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服务群众。上任一年来,他从妇女的文化、孩子的学前教育、村里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抓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带领大家奔小康。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民心,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群众致富力

    “刀不磨会生锈,人不学就落后,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充实自己。”这是龙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针对本村妇女文化水平偏低的问题,在和村两委商议后,开办了扬颂村农家妇女扫盲班,并自己当起了义务老师。为上好每一堂课,不管多忙,他都要抽出时间备课,并早早的来到教室里,把灯开好,等待他的学生的到来。在农村,白天大家都忙着干活,所以课程也就只能安排在晚上。每天晚上8点至10点是龙云和全村妇女共同的“约定”,为不失约,他常常顾不上吃饭,空着肚子就去上课了,为此也常常招来妻子的好些埋怨。有一次,几个舅爷特意从兴仁镇来家看他,他也热情的做了一大桌好菜,可是饭做好了,上课的时间也快到了,他简单解释两句,就匆匆往学校跑去了。等他下课回到家,舅爷走了,妻子的脸也拉下来了。其实,妻子也是通情达理的人,他也知道妻子更多的是担心他的健康。他也想对妻子说一些愧疚的话,但是每每说出来的就是那句“没办法,那是我的工作,我必须去。”在龙云的坚持和努力下,如今扬颂村的妇女到银行取钱都会自己按密码和签名了,赶集去卖点蔬菜瓜果什么的,也都能算账了。后来,为进一步提高全村人的文化素质,龙云还联合同步小康工作组成员,结合本村民族文化特点及产业发展方向开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贾理培训班、科学种养技能培训班和各种民间文化兴趣班等,为加快推进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加足了马力。

     群众利益无小事,桩桩都是心头事

    在扬颂村,龙云是村委会主任,更是家长。村里留守儿童多,又没有幼儿园,条件好点的家庭把孩子送到邻村读书,条件差点的就任由孩子自由发展。在一次农村消防检查走访中,龙云看到4岁的李章杰一个人在门口玩泥巴,就随意用汉语说了几句逗他玩的话,结果小章杰没听懂,后来龙云才知道,原来小章杰父母都外出务工了,这两年他都是跟着爷爷和只会说苗语的奶奶过的。得知这一情况后,龙云很心痛。随后,他对全村做了个大走访,发现像小章杰这样的孩子村里还有20多个,而那些到邻村读书的孩子也很让人担忧,他们都是3-6岁的孩子,每天却要步行40分钟去上学,冬天担心他们受冷滑倒,夏天担心他们进河洗澡。看着眼前一群群活蹦乱跳的孩子,龙云心想:孩子学习的时间不能再耽搁了,我一定要让他们和其他村的孩子一样,也能在家上学。龙云找到其他村干,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大家听,得到了大家的大力支持,并迅速采取行动。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村组干和党员群众义务投工投劳为幼儿园修建食堂、围墙、厕所等,并在小康工作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得到省水利厅等各界爱心人士支持资金6万余元,让幼儿园在2014年9月开学之前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如今,扬颂村里已有30多个孩子享受到了在家门口上学的好处,村里再也没有只会说苗语的小孩了。

    办幼儿园只是龙云为群众办的实事之一,在全县推行“五户联保”工作中,他还为群众做了很多好事。“鸣锣喊寨他带头敲,保护环境他天天扫,孤寡老人他主动帮,遇到险情他满村跑”这是村里群众给龙云编的顺口溜,也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

    龙海金是扬颂村1名身患残疾的老人,因为儿子常年在外务工,家里的电线老化了、窗户破了也没人换,龙云知道后,就自己掏钱买来电线和玻璃,到老人家里帮老人换线装玻璃,老人感动得直说:“你比我亲生儿子还要好呀”。

    2014年5月19日夜晚,一场瓢泼大雨袭击了扬颂村,看着雨越下越大,龙云顾不上多穿件衣服,就冒着大雨满村跑,挨家挨户去叫醒熟睡中的人们,组织大家搬移物品、安全撤退。在龙云的及时疏导下,尽管那天村里有10多栋房子都进了1米多的水,但是并没有人员伤亡,损失的也只有1个切菜机、1个打谷桶、1台碾米机和500斤马铃薯。

     因地制宜谋发展,带领群众奔小康

    扬颂村是一个躲在大山里的民族村寨,喀什特地貌的山峰加上清晰的河流,造就了那里的一片净土。龙云看到了村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带领大家发展各种原生态种养殖业。一是发展林下养鸡、种草养鹅、生态土鸭等项目,除了自己放养300多只鸡鸭鹅外,还成功带领返乡农民工杨胜林发展生态土鸭500只,赢利2万余元;二是结合本村水资源丰富的实际,鼓励村民发展稻田养鱼,共带动40多户农户发展稻田养鱼80余亩,年产量5000公斤、产值20余万元;三是鼓励村民充分利用闲散荒地和田间地角种植魔芋,带动发展魔芋种植大户6户、散户70余户,共计40余亩,年产量12000公斤,增值3万多元。

    扬颂村目前还没有什么大项目,以上所述也许在别人眼里只不过是一些“小把戏”,但是这些小事,龙云每一件都用自己的行动去认真践行着,不断探索符合本村发展的新路子,就像他常说的那样“党员要走在前头,群众才喜上心头。”(薛华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