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如一日

18.12.2014  09:18

18年如一日

———  威宁自治县迤那镇樱桃村支书  曹云的承诺与坚守

 

        走进威宁县迤那镇樱桃村,只见幢幢“洋房”拔地而起,一辆辆崭新的小轿车、摩托车、繁忙的货车在平坦的乡间公路上往来穿梭。这是樱桃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喜人景象。对于这些可喜的变化,村民总是说:多亏了我们的好支书--曹云。

        曹云,他曾经是一名军人,1996年退伍后,在群众的推举下担任了樱桃村的村长。在很多人眼中村干部是吃力不讨好的活,待遇低工作重不说,很多时候还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但他这一干就干了18年。18年间,他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艰辛探索。时至今日,他仍坚守在村支书的岗位上,他说:“无论有多累,我都想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并且我依旧会继续坚持下去。

 

与贫困斗争到底

        “我们新一任村干部的目标就是带领大家实现水、电、路三通,让大家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这是曹云1996年就任村长后在第一次村民代表会议上给群众做出的承诺。为此目标,他带领群众奋斗了18年。其间,村干部换了一任又一任,而他还继续为带领村民走向幸福生活而坚守着。

        刚上任时,年轻的曹云浑身充满了干劲,当时村里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出村,他便每天天一亮就步行10几公里去乡里开会,开完会回到家已是晚上。

        曾经的樱桃村,只有一个学校,校舍是临时借用的一户村民的两间破旧不堪的土坯房,用曹云的话说就是:一到下雨天,屋外大雨,屋内小雨。孩子们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接受教育,曹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为了孩子们的明天,他决定带领村民自己修建校舍。

        说干就干,曹云在和其他几位村干部协商后,带领村民义务工在一块闲置的土地上开始平整学校场地,修建校舍。

        终于,在他和村民的不懈努力下,一栋简单的2层6间的土坯房学校建了起来,接着村委又出钱请了一位老师来上课。从此,孩子们有了一个较为安稳的学习环境。

        曹云深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那2层6间的教室并不能满足全村的孩子上学,老师少且没有正规老师,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于是他继续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经过多方努力,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一所标准化小学终于建起了,樱桃小学搬了新址,办学条件明显提升改善,学生人数也首次突破了400人。

 

带领群众齐致富

        过去的樱桃村村民都是自己过自己的日子,穷富都是自己折腾,全村贫困户一百多户,住危房的几十家,这可急坏了曹云,他想尽办法四处寻找致富门路。

        他白天上班,晚上利用空闲时间和村里的党员同志、有文化懂技术的群众结合本村实际探讨致富之路,引导党员和致富能手争做“带富先锋”,探索走党群共富的路子。

        2012年1月,他和村主任李安平、村民刘云、文平4人成立迤那镇樱桃村祥隆能繁母猪养殖基地,基地位于迤那镇樱桃村立新组,总投资70万元,占地2000平方米,主要养殖能繁母猪及仔猪。建有能繁母猪饲养场、饲料加工厂房、仓库及办公室。同时配套有2个沼气池和一个水窖。

        基地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风险共担的经营管理模式,不仅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也增加了村民收益,现今成员年收入达7.1万元。是迤那镇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示范点。

        在曹云的带领下,基地党员本着带动更多农户创业致富。解决就业增收入的原则,确立了“把创业青年培养为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积极分子培养为党员,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党员培养为村干部”的总体思路,以深入推进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为抓手,在基地设立“党员创业带富”服务部,大力发展致富型、发展型党员。

        此外,曹云还提供仔猪给周边农户,带动其共同发展、共同致富。带领周边群众大力发展能繁母猪养殖产业,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通过培育产业能人,带动党员群众致富,推动了全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提升。

 

群众心愿终变现实

        作为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领头雁”,需要做更多的事情,多年来曹云一直把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作为始终追求。

        始终把村民“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瞄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老百姓做了一串串实事、好事。

        改建了村卫生室,实现了村民小病不出村;新建了村小学,孩子们有了一个安稳的学习环境;修建了村服务中心大楼,方便了群众办事;一事一议项目工程有效进行,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近年来,在曹云的努力下,争取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团体支持投资项目12个。投资72万元,完成通村公路建设;投入资金135万元,完成一事一议通组路、串户路15公里;投入资金144万元,对120户危改对象进行危房改造建设;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0万元,实行散户养牛、商品猪仔、种植绿肥4000亩;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47万元,完成“户户通”广播电视安装工程154户;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万元,实施民族文化广场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

        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村民生产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现在电通了、水泥路修好了、房子建漂亮了,樱桃村村民多年的心愿一件件变为现实。

        但有件事还在令曹云“耿耿于怀”,当初他向村民承诺的水、电、路“三通”还没有实现“通水”。由于当地水资源较为缺乏,用水问题一直困扰着周边村民。“争取早日早村民喝上干净、便捷的自来水将会是接下来的一个工作重点。”曹云说。

        虽然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很多家庭也能买上一辆代步汽车,但曹云仍然习惯每天步行“丈量”村庄,穿行在8个村民小组671户人家。他说:“收取合作医疗保险金、收取养老保险金、抓计划生育、杜绝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解决家庭纠纷,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在农村都是大事,不挨家挨户走就不能了解情况,更没法解决问题,对于一些对政策了解不深的村民还需要进行细心讲解。

        如今,樱桃村在曹云的带领下,村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有了全面提升,正向更加幸福的生活阔步迈进。

(祖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