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草海护鸟
09.02.2015 11:39
本文来源: 林业厅
臧尔军冒着大雪给越冬鸟类投食。 |
18年的朝夕相处,鸟儿就像老臧自己家养的鸡鸭一样,投食时距离5米鸟儿们也不怕他。 |
臧尔军擦拭来自全国各地的鸟类摄影家们送给他的照片。 |
臧尔军记录当日鸟类活动情况。 |
杨文斌 摄影报道(贵景网发) 冬日6时的草海,天还没亮,大雾弥漫,寒气逼人。 十八年来的几乎每一个清晨,臧尔军都习惯性地在隐约的鸟鸣声中醒来,披棉衣、穿水鞋、取竹篙、拿望远镜……臧尔军一天的管护工作由此开始。 今年59岁的臧尔军,是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胡叶林管理站的一名管护员。在草海,提起臧尔军的名字,妇孺皆知,外界媒体都称他为“草海守护神”。 自从1997年臧尔军被聘请为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胡叶林核心区管理站的管护员以来,老臧坚持每天6点过钟起床下海,记录当天鸟类活动情况、喂鸟投食、清理保护区内的非法鱼网,一干就是18年。 6000多个日日夜夜里,老臧只在2010年9月底离开过胡叶林8天,那是陪自己病重的老伴在贵阳住了8天院。病情稍有好转,老臧就带着爱人转回到胡叶林。“他放心不下那些鸟儿让别人帮看护”村民们这样评价臧尔军。 2010年10月6日,老伴心脏病突发,不幸永远地离开了老臧。 儿女们常常在外为工作和生活奔忙,每年秋天庄稼收获的季节,也是候鸟回归越冬的时候。每每这个时节,当其他村民都在地里忙着收获自家的庄稼时,老臧却整日整日地泡在草海里,哪里的非法捕鱼网还没收完、哪里的村民在焚烧秸秆、哪家的狗爱跑到草海里追赶鸟儿……这些都是老臧爱管的事,他要为鸟儿们的到来营造一个绝对安全的越冬环境。 每到深秋,也是老臧一年中最忙的时候。这段时间,中午和晚上,老臧则吃住在管护站里,基本上24小时与鸟为伴,忙时午饭只是几个烤马铃薯或一碗素面。 当老臧终于把远道而来的鸟儿们“安顿”好后,已经是初冬时节了。乡亲们地头的包谷和洋芋早已收完,老臧这时候才回过头来与儿媳一起收自己的庄稼。 2013年端午节的一天夜里,孤身一人在胡叶林管护站里的老臧刚刚熄灯准备睡觉,突然管护站一楼的铁门被人弄得“咣当”直响,接着听到有很多年轻人说话的声音。老臧意识到,肯定有人想来管护站里搞破坏了,无奈自己孤身老人一个,一人难敌众手。 急中生智的老臧突然心生一计,他把床底下平时贮备的五只手电筒全部拿出来,嘴里衔一只、腋窝夹两只、手上再拿两只。在打开门的一瞬间,老臧身上的五只手电筒光一齐向那些人射去,只听其中一人说:“快走快走,他们人多,我们要吃亏的。”于是,一伙人迅速消失在夜色中了。那一夜,老臧吓得整夜未眠。 2011年1月的冬天特别冷,长时间的凝冻导致草海变成了“冰海”,鸟类无处觅食,老臧便与儿子臧庆伟一道用铁锹“破冰投食”,确保了越冬候鸟凝冻天气里不挨饿。 十八年来,胡叶林核心区在老臧的精心管护下,从没有发生过一起人为猎鸟事件,冬季也没有一只鸟因冻饿致死。2011年8月,臧尔军被毕节地委推荐评选为“毕节试验区百名模范”。 1997年至2009年,老臧的待遇从每月80元提高到300元。老臧说,自己18年来坚持做管护员并不是为了增加个人收入,而是凭着对草海,对黑颈鹤十年如一日的热爱,凭着良心在做着这项别人看来并无多大意义的“工作”,守护着那片迷人的草海。 |
本文来源: 林业厅
09.02.2015 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