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一起走进记者节
贵大新闻网讯(记者团 娄英洁 高丽娜 张思诗 报道|摄影 记者团摄影记者)
我们身边的记者
“媒体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道工作的人通常称为记者”,这是一句关于记者的官方解释,但这句话显然不能成为大家心中“记者”这一形象的总体概括。不少人看过记者柴静写的《看见》,在这本书中,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态度于字句之中清晰可见:执着。这本书里,看不到声泪控诉,看不到激昂演说,甚至连感叹号都鲜见,只是淡淡的平铺直叙,却能让人感受到真实的、无声的力量,这是来自一名记者的力量。
【校园里的学生记者】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过,在开学典礼、军训场、校园晚会等现场,总有一群学生,有的拿着相机在拍,有的拿着纸和笔在记;在体育节时,总有一群人,脖子上挂着“记者证”,在一场场体育竞赛中“出没”。这一群人,就是学生记者,他们是贵大记者团的一员。
记者团招新复试时,有这样一个问题:你眼中的记者是什么样的?“是能揭示真相,给大家带来光明和温暖的一种职业。”有人这样回答。“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本来想填报新闻专业的,但是因为受到父亲阻拦,所以只好填了中文专业。”“为什么阻拦你呢?”“父亲认为记者并不是一个大家都喜欢的职业:当你在揭露真相的时候,难免会触犯到一些人的利益,这个时候,记者是不受人尊重的,也是危险的。就算没有这些危险情况的发生,记者的日常工作量也比一般人要大,所以记者比一般人要辛苦得多。”这位2013级的学生听从了父亲,填报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不过“我是抱着“曲线救国”的心态填的中文专业,我以后还是想成为一名记者,像柴静那样的。”这位同学补充说。
【眼中的记者】
大多数想要成为记者的学生心中都有一种社会情怀、人文情怀。记者带着社会使命感工作,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他们都以最快的速度冲到第一线,用文字和语言打通社会层层屏障,为大家带来第一线的消息。
人们对于记者有着这样的印象:电视新闻中,地震发生之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尽量克制情绪,憋住眼泪,站在残垣废墟之前向大家报道灾情。没错,这是记者比较正面的形象:有人情味,勇敢,无惧。这是大家所熟知的记者形象,也是无数新闻记者心目中对自己的完美定位,这样的定位无疑让人憧憬,但是真实情况有时也会有所不同。
【看不到的“他们”】
除了以电视新闻,广播传媒,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介为平台出现在大家面前的记者之外,还有不少我们看不到的、名不见经传的记者们在默默无闻地工作,他们没有写过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新闻,没有报道过大家都关注的大事件,你不会在报纸上关注他的名字,即使你正在阅读的文章出自他手;你不会在看完节目后接着看工作人员的信息,他们以“菜鸟”的姿态“混迹”在这个有着极高社会荣誉感的集体里,即使得不到心中期许的关注,他们依然以他们的微薄力量,试图将社会的每一个不被人重视的小角落都纳入自己的“监视范围”,发现平静表象之下的细微波澜,告诉你这个世界的不寻常。
有人说,记者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一群人。但是,在记者中也有这样一句话:谎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记者有把任何一件新鲜事毫无保留地告诉受众的能力,但是,他们也有义务和责任去考虑新闻曝光之后的社会影响和对当事人带来的伤害。记者可以无名,但必须有风骨。
谈谈记者的职业操守
仰而奋斗终生,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 在当今社会,部分新闻记者丧失职业精神和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同样屡见不鲜。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舍弃了对新闻客观事实的尊重,抛弃了自身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视若不见,给“无冕之王”添上一笔又一笔抹不掉的污点。
【当今媒体现状】
近日一条题为“武汉高校内酒店组织卖淫,拿学生证开房可打折”的热门微博登上话题榜,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诸多媒体对此进行转载报道,其中不乏颇具影响力的媒体。舆论被导入一个吸人眼球的方向:高校酒店组织卖淫;拿学生证开房可以打折;兼职卖淫。简简单单一段文字,对于受众来说接收到的信息远远大于这个事件本身的事实。
事件报道,不能只考虑时效,记者在第一时间为大家带来最新消息的同时,也许会在第一时间带给当事人最难以承受的伤害。到目前为止,网上所能查到的资料都显示该事件仍在进一步调查取证。暂且不讨论事实结果最终如何,媒体在不考虑社会影响的状况下,将此事不负责任地曝光,武昌理工学院的学生注定成为这场网络暴力中的最大受害者。该校一学生在微博上称:一名从本校毕业的大四女生在面试过程中竟被面试官轰出门外。
除了不考虑社会影响的所谓“及时报道”之外,记者失实报道的现象也不容忽视。之前引发轰动的湘潭产妇羊水栓塞死亡事件,算得上是一个典型记者失职所导致的失实报道,几乎引发了受众一边倒谴责医院的愤怒,在官方澄清之后才有了较为和平的解决方法。而现在的事件又一次成为轰动性网络暴力,网上有人表达这样的尖锐态度:为了新闻热度,媒体可以把良心喂狗。
不得不说这些现象应该引发当代记者更或是新闻媒体的深刻反思。一名称职的记者应当具有人文关怀的品质,应当不偏不倚,公正客观,不畏权贵,不为名利。
作为曾经的“新闻圣徒”,21世纪传媒公司总裁、《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行人沈颢在违背新闻操守的那一刻就已经沦落成为“新闻囚徒”。根据警方调查,21世纪网主要涉案两方面:一是通过负面新闻逼迫企业支付合作费用,二是收取企业的“保护费”承诺不对其进行负面报道。沈颢案代表了一代著名媒体人的陨落,也代表着部分媒体人职业道德的缺失。沈颢在被调查过程中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无论是21世纪的悲剧,还是我个人的悲剧,我希望能让有类似现象的媒体同行警醒,坚持积极向上的新闻价值观;同时,我也希望中国的媒体行业来一个大变革,能够彻底清除媒体产业链条里一些不光彩的、违纪违法的事情,让中国媒体行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理想的新闻媒介】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媒介早已不仅限于纸质媒介,电视媒介、网络媒介早就在人们生活中根深蒂固,随之而来的影响也愈加深重。
现今的媒体数量已不能同往日而语,媒体种类也不断增多,媒体行业之间出现同质竞争、同城竞争,甚至于多媒体的复合竞争和跨地区、跨行业媒体间的竞争等,日益复杂化。商业化倾向对媒体的侵蚀也让媒介工作者为了形成轰动性效应不惜牺牲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但并不是说现在就没有作为“正义使者”的媒介工作者存在,我们仍能看到有无数优秀的、富有正义感的新闻人仍致力于维护新闻行业的一片光明。但在种种原因之下,记者职业素质良莠不齐、职业道德沦丧,受众所看到的是一个早已失真的新闻媒介。激烈的行业竞争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以及媒体职业构成和行业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无一不导致上述结果。而作为受众,希望看到的就真的是这样一个混乱庞杂的新闻媒介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已经几乎不敢相信网络上爆炸性新闻了,现在的任何新闻都需要等三四天之后再回头去看,说不准又会峰回路转。”人文学院的14级学生陈风(化名)如是说。他表示,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幸运也是不幸,他只能希望那些新闻工作者在报道的时候能多想一想他们背负的社会责任,能再多考虑考虑报道刊出后会造成多少无辜受害者。更重要的就是读者应该更冷静看待事实,不要盲目听信。他说:“正义公平而没有一丁点黑暗的新闻媒介是人人期待的,但我认为这样的新闻媒介只能存在于理想中,它不适合现在的这个社会。”
新闻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所提出的特殊要求,并非可用于进行利益交换的牺牲品。它应当是新闻工作者的信仰,而不是被抛弃的可悲物。受众所希冀的新闻媒介,应当是一个公平客观而不带有主观偏见的新闻媒介,呈现最为中立的态度,不偏不颇,申张正义的声音。媒介工作者能够不受经济利益驱使,保持纯真的心,坚守职业道德修养,最核心的是媒介工作者理应秉持的“公正”。
【我们的作为】
或许你为现状感到不满甚至愤慨,但却觉得无能为力;或许你觉得以后不会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对于你来说并无所谓;亦或许你对现状不加多问,只当做乐子聊做娱乐。不过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面对新闻媒介这样的现状,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能做些什么?
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一个团体,相比于上班族有更多的闲暇时间,相比于中老年有更为强烈的热情,是互联网中的生力军,对于各种新闻爆料也更加关注。你,我,他,许许多多的人组成了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更富有社会责任的:当代大学生。事实上我们并非仅仅只能作为看客,而应该成为新闻媒介中的参与者。无论是作为大学生的个体,还是作为媒介工作者的预备役,学会坚持新闻职业道德,提高社会责任感,在新闻媒介中发挥积极作用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课。
在某些方面来讲,自身修养的提高是不可缺失的。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加强自身社会责任感,坚守自我良知价值底线,才不会轻易为外物左右。不会对道德败坏之举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会为煽动人心之言论冲动盲目不辨是非,不会因事不关己而冷眼旁观坐视不理。树立客观态度,掌握适当方法,热血而不冲昏头脑,正直而不过分迂腐。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团体,有着较高学历而又未经社会浸染,更易接收外界信息也更易为外界的言论左右,坚持正确的社会舆论是不可不提的一条原则。社会舆论的首要前提是新闻真实性,绝对坚持客观公正,不为外界干扰捏造虚假事实,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不进行妄加揣测,让事实说话,不妄论是非。
作为当代大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新闻媒介的清明正义付出努力。塑造一个良好的新闻媒介,让新闻媒介回复到以前那个“言论自由的天地”,为弱势者说话,为受害者伸张正义,为真正形成公平公正的民主社会而奋斗。
记者节的昨天与今天
【记者节的由来】
我国的记者节历史可以追溯到建国前。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党为了加强其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对当时坚持正义的新闻工作者们肆意加以迫害。1933年1月,江苏镇江的《江声日报》主笔刘煜生,被江苏省民政厅长赵启以“宣传共产”之罪名,下令杀害。上海《申报》登载了这条消息,舆论哗然,新闻界提出“开放言路、保障人权”的强烈要求。为了缓和舆论指责,南京国民政府在1933年9月1日被迫发出《切实保护新闻从业人员》的通令。1934年8月,杭州记者公会向全国新闻界发出通电,倡议定9月1日为记者节,得到不少地区的响应和认同。1934年9月1日,杭州、北平、南京、太原、厦门、青岛等地的新闻界,都举行了纪念庆祝活动。1935年,“9.1”记者节得到了全国的认同,天津《大公报》并为此发表了《记者节》的短评,要求政府积极地解放言论。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成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华儿女迅猛觉醒。“8.13”以后,上海许多年轻的新闻工作者,以笔作武器,毅然投身于抗日斗争的烽火中,为民族解放而战。当时周恩来同志十分重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闻宣传工作,他向在上海负责党的文化和宣传工作的胡愈之、夏衍等同志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广泛团结爱国新闻工作者,组织统一战线,为民族解放贡献更大的力量,在周恩来同志的倡导和支持下,经胡愈之、夏衍、羊枣等同志的酝酿,确定在新闻工作者比较集中的上海,成立新闻工作者统一战线组织。并推举优秀新闻工作者范长江、羊枣、恽逸群等同志负责这一组织的筹备工作。1937年11月4日,范长江、羊枣、恽逸群、袁殊、邵宗汉、朱明等考虑到当时的国内形势,将组织定名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1937年11月8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中国记协的前身)在上海举行了成立大会。
【中国记协成立日与记者节】
11月8日是中国记协的成立日。七十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记协为团结广大新闻工作者,推动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以及在开展国际新闻界友好往来等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将“记者节”定为中国记协成立日的另一个理由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是由中央级新闻单位、全国各省、区、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各专业记协及其它新闻机构、新闻从业人员联合组成的全国性人民团体,代表着全国70万新闻工作者,以其成立日作为“记者节”的日期,有着广泛的代表性。
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记者节”,但因为当时没有确定具体日期,因此长期以来中国新闻从业人员一直未过记者节。
1999年9月18日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再一次明确列入了记者节。中国记协于2000年1月25日正式向国务院提出,《关于确定“记者节”具体日期的请示》,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的专家经过科学论证,报经总理、各位副总理圈阅并征得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意见后,国务院于2000年8月1日正式批复中国记协,同意11月8日确定为中国“记者节”。从此,新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有了自己的节日,即使这是一个不放假的节日,但是,它的确立肯定了记者的社会地位,也鼓舞和激励着他们继承优良传统,秉持正义,为百姓发声。
2014年11月8日,是中国第15个记者节。
【责任编辑:王名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