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 贵州平均气温偏高1.9℃
据省气象台消息,2016年12月-2017年2月,全省平均气温偏高1.9℃,是个不折不扣的暖冬年,也是1961年以来同期气温的第二名。
根据贵州省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6-2017年冬季,除2月21-24日受冷空气影响,贵州省出现了大范围寒潮、降雪天气外,其余时段无大范围、持续性的降温降雪过程。
冬季(12月-2月)的平均气温为8.3℃,较常年同期,分别偏高1.9℃,期间每个月的平均气温,也较常年偏高。其中,冬季平均气温和1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值(历史最高为1987年的8.5℃)和最高值;七星关、花溪、岑巩、福泉、石阡、红花岗等28县(区)冬季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平坝、大方、白云、水城、黄平、独山、松桃、湄潭等22县(区)冬季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值。
按暖冬等级指标判断,2016-2017年冬季我省为强暖冬年,也是1961年以来第16个暖冬。
(杨春竹 郑奕 记者 谭书婧)
暖冬原因有三
贵州省气候中心主任、国家级首席专家吴战平介绍,首先从环流形势来看,进入12月以后北方冷空气活动变弱,南下影响偏轻。与此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西、面积偏大,南方暖湿空气北上势头强劲,造成我省冬季气温偏高。
其次,从贵州本身的条件来看,2016年入冬以来,冬季影响我省的主要天气系统——滇黔静止锋不活跃,全省降雨日数明显偏少,有利于气温升高。
最后,从气候学上来说,入冬的标准为当常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连续5天小于10℃,以其所对应的序列中第一个小于10℃的日期作为冬季起始日。2016年贵州大部入冬日期接近常年,但威宁、赤水、荔波、榕江等地明显偏晚,其中荔波、榕江、从江、三都等地偏晚20~30日,偏晚入冬也总体拉高了我省2016年12月以来的平均气温。
暖冬影响几何
贵州省气候中心张东海介绍,暖冬有利于节约能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力供应、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建设、居民采暖设施和大棚蔬菜等方面的建设成本。但“暖冬”也会造成降水量减少,气温偏高,土壤中水分蒸发严重,不利于春耕春播,出现“揠苗助长”的情况,将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出苗率和正常生长,还会使虫卵更容易越冬生存。
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胡家敏说,入冬以来偏高的气温,导致油菜、小麦生育期较常年有所提前,养分积累减少,抗寒能力下降,也不利于果树春化,加上前期阶段性的阴雨寡照,不利于作物的健壮生长。
如何应对暖冬
“暖冬”过后,农业生产方面如何趋利避害?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生态与农业气象科负责人左晋建议,各地要加强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的田间管理,及时利用有利天气及时中耕、培土、追肥,促进小麦大蘖生长和油菜营养积累;抓紧烤烟育苗和有氧堆肥;各地需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必要时需要调整农作物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