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解水之困

27.08.2021  09:51

  福泉鱼梁江上,从30米坝高的黑塘桥水库,到90米坝高的凤山水库,见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步跨越——

贵州,解水之困

  横跨鱼梁江23年之久,于八千多个日与夜细数福泉市马场坪山间四季变化,坝高约30米的五孔黑塘桥水库,将迎来新的命运——被新建的凤山水库淹没。

  8月21日,江水碧清、蜿蜒曲折的鱼梁江浩浩汤汤奔腾至黑塘桥水库,进入导流洞后缓缓流淌。就在黑塘桥水库不远处,劈开大山后的一个偌大工地映入眼帘。这是黔南首座大型水库工程——凤山水库的工地,也是黑塘桥水库的升级版。

  机器轰鸣,挖石开坝,施工现场如火如荼。黑塘桥水库那些被流水常年冲刷过的斑驳印迹,与新建的灰白混凝土形成鲜明的对比。

  贵州地形破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虽然降雨丰沛,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山高坡陡,蓄水保水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加上水利基础设施历史欠账,水资源利用率低,形成“山多地少、石多土少、雨多库少,丰水又缺水”的省情水情特征。

  工程性缺水,是贵州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因此,解决贵州水困,核心是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

  上世纪90年代,福泉的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县内乡镇工业企业遍地开花,蓬勃发展。为满足工业用水需求,1991年设计、1998年竣工的黑塘桥水库横跨鱼梁江上,为1992年开工建设的国家特大型化工企业瓮福矿肥基地提供了主要水源。同年,福泉全县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实现了从农业县向工业强县的过渡。

  出场即是巅峰,那是黑塘桥水库的黄金时代。

  搭上贵州发展“黄金十年”的快车,我省水利工程建设与时俱进,创造出贵州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十年。

  “十二五”以来,贵州持续加大水利建设投入,相继启动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小康水行动计划、“市州有大型、县县有中型、乡乡有稳定水源战略”“水网会战”“百库大会战”等行动,累计投入水利资金3103亿元,年均投入达到300亿元。贵州的水利投入居全国前列。

  水利工程实现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单一工程到全面建设的重大转变,贵州水利事业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由服务粮食安全到服务经济安全再到服务生态安全的重大转变。

  而此时的黑塘桥水库664万立方米的总库容,已无法满足周边新增工业园区及城镇新居民的用水需求。且由于建库时间较早,开发时缺乏对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影响了坝址上下游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物种交流。

  到凤山水库登场的时候到了。

  计划将黑塘桥水库取而代之的凤山水库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贵州省“十三五”水利规划建设龙头项目,工程概算总投资45.4亿元。水库坝高升至90米,总库容1.04亿立方米,主要向马场坪、龙昌工业园、瓮安县城、福泉市区供水,以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为主,兼顾发电。2023年,建成投用后将有效缓解福泉市、瓮安县经济社会发展对供水的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保障,助推城镇化进程。

  水,是大地之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素。水利工程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起到积极作用,为退还城镇供水挤占的生态、农业灌溉用水创造条件。正在修建的凤山水库增设鱼类增殖站,实施人工增殖放流,以保护物种多样性。

  兴修水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短短几年的基础建设,在未来至少50年内解决一方用水问题,泽被后世。

  如今,像凤山水库一样的骨干水源工程,在全省有497座,一大批具有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生态等综合功能的水利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

  截至2021年5月,全省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从“十一五”末的92亿立方米提升到129.58亿立方米。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全覆盖,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全面增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丰硕,贵州从此不再喊“”。

  看着贵州大地上,一座座水源工程镶嵌在山川峡谷,一条条江河焕发生机,黑塘桥水库华丽转身谢幕,把舞台留给凤山水库,让希望绽放在未来。(记者 胡晓梅 孟祥可)

[责任编辑: 刘菲 刘昌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