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农村篮球“锦标赛”的背后
新华社记者罗羽
灯光从头顶倾泻而下,照亮了整个球场,40岁的朱勤松站在罚球线附近,一个跳投将手中的篮球送入篮筐,引来看台上的村民一片喝彩。
朱勤松是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大屯村人。晚上7点,他与十几位村民在村里的篮球场锻炼。“我经常在球场打球,一个星期要打两三次。前段时间村里举办篮球‘锦标赛’,为公平起见,我们村队不能参加比赛,所以暂停了锻炼,这几天才开始恢复。”他说,这个球场设施齐全、功能完善,非常有利于村民开展文体活动。
朱勤松口中所说的“锦标赛”,是村子今年8月举办的“大屯村秋季篮球锦标赛”。“没人记得‘锦标赛’具体是从哪一年开始的,只知道初期是一年举办一届,20世纪80年代改为每四年举办一届,每届都在春节期间举行。”大屯村村支书朱勤政说,今年举办的是第十七届,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延期到了8月。
朱勤政介绍,从8月初至月底,“锦标赛”吸引了来自铜仁市、安顺市、遵义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等地的70多支民间篮球队参赛。比赛在晚上举行,每天打3-4场,直到决出名次。
“这个篮球场是我们村去年集资100多万元修建的一个新篮球场,在农村来说条件算是好的了,安装了灯光、配备了音响和计分显示屏,不过因为只能坐下6000多人,还是无法满足观众对篮球比赛的观看需求。”朱勤政说,随着赛事的深入,在“锦标赛”的后半程,前来观看的民众越来越多,每晚都超过了1万人。
朱勤政观察到,伴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身体健康的重视,他们对文体活动的需求也在相应增加,篮球等体育运动愈发受到青睐。大屯村有村民625户、2136人,加上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全村共有2600多人。村里曾先后6次维修、改造、重建篮球场,都是为了更好满足村民对文体活动日益增长的需求,“只要不下雨,这个球场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有村民来打球,有的还是从周边村过来的”。
他说,民间文体活动还有利于拉动消费。今年上半年,因为疫情,村民的文体活动受到影响,相应的消费需求也受到抑制。而随着疫情防控持续向好,这一需求在下半年逐步恢复和释放。
“比如这一届‘锦标赛’,举办所需经费约12万元,但带动的消费却是成倍增加的,各地的球队及民众前来参加、观看比赛,他们在吃、住、行等方面有很高的消费。”朱勤政说,村里计划自明年起把“锦标赛”定于每年秋季举行,在满足民众对文体活动需求的同时,拉动文体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责任编辑: 吴雨 栾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