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88个县(市、区)启动急难救助工作

27.01.2015  13:32

    本报讯 在去年我省开展“救急难”试点的基础上,“救急难”工作今年将在全省88个县(市、区)全面铺开,目前前期工作已启动。

    “日常生活中,一些群众因突发紧急事件或意外事故,致使生活陷入困境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心理危机,民政部门对这种情况的救助称之为‘救急难’。”省社会救助局副局长尹秀钰介绍,去年,省民政厅选择在贵阳市和毕节市的18个区(县、市)开展了“救急难”试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底,共救助了180多例急难受助对象,帮助他们解决了实际困难。

    贵阳市“救急难”试点主要是通过急难救助对象的发现机制、对象认定机制、快速响应机制、社会力量参与机制、监督检查机制、保障机制等六大机制和救助信息公布平台的建立,构建起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托底安全网。有效保障遭遇急难问题、陷入生存困难的家庭的基本生活,有效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的事件发生。

    省社会救助局副局长尹秀钰说,急难救助是一种救助机制,它整合并灵活运用好现有的临时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慈善救助等多项社会救助制度,解决群众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困难,扩大社会救助安全网,保障遭遇急难问题而陷入生存困境家庭的基本生活,其救助标准将在原来3000元—5000元的基础上大幅提高。

    目前,省社会救助局正在着手起草我省有关急难救助的指导性文件,最快预计3月份前后出台。

    (本报记者 曾秦)

    相关链接

    如何申请急难救助?

    凡具有本地户籍,或在当地有合法稳定住所、居住半年以上、持当地居住证者,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致生活陷入困境的临时救助对象,均可向当地乡镇(街道)申请急难救助。

    对于情况紧急的,乡镇(街道)、县级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将先行救助。紧急情况解除后,按规定补齐审核审批手续。身份已经明确的低保对象和特困供养对象不再进行对象认定。

    贵阳市“救急难”救助案例

    去年贵阳市在全市10个区县市开展了急难救助的试点,共救助了30例急难对象,急难救助封顶线为5万元。

    2014年8月,贵阳实施了第一个急难救助案例,救助对象为六枝特区来筑务工人员周维登,因其摔伤已花费大量医药费。民政部门了解情况后,及时给予1万元急难救助资金,并协助其办理了其他专项社会救助。

    开阳县居民朱林均,独自一人生活,因车祸导致下肢瘫痪,医生诊断其有康复的希望,但他所有积蓄已全部用于治疗。民政部门根据其实际情况按“救急难”标准分批次给予总额5万元的急难救助,并帮其办理了医疗救助。 本报记者 曾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