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养鸡专业户张玉国的“鸡年大计”

31.01.2017  11:39

    新华网贵阳1月31日电 题:土家族养鸡专业户张玉国的“鸡年大计

    新华社记者汪军、吴嘉林

    随着“新年大礼包”——2公里产业路“运到”养鸡场门口,土家族养鸡专业户张玉国开始规划来年:绿壳蛋鸡购进3000只鸡苗,普通蛋鸡再进2000只鸡苗。

    在贵州省德江县稳坪镇铁坑村,张玉国搞蛋鸡养殖赚了钱、出了名,更是帮了不少人。常年保持1万羽蛋鸡的量,远近慕名而来求学养鸡技术,解决了3户贫困户就业,养鸡场年收入超30万元。能有今天的这番事业,还得从30年前说起。

    那时,张玉国在广东一家养鸡场打工,每月有600元工资。因为做事勤奋踏实,养鸡场老板很欣赏张玉国。“后来我准备回老家发展,老板很舍不得。”他说。回到老家后,就开始养鸡,一开始以800只进行“试验”。

    因为场地小,张玉国养殖的鸡经常跑到邻居庄稼地里,啄食玉米和水稻,这就使得放养成为不可能。他又辗转浙江等地打了4年工,干过木材加工等活儿。直到2013年,张玉国的“养鸡事业”因为村里的一件事,开始打下了基础。

    “和往年一样,春节回家过完年,到了元宵准备再进城。”他说。当时,村干部多次劝说养鸡。然而,考虑本钱不够,再加上不具备养殖场,张玉国感觉到一切都无从说起。为了让张玉国能够在家发展,并带动当地村民致富,村干部连续三个晚上到家“游说”,最终将他打动。

    是什么打动了张玉国?不难猜想,那就是养鸡场。经村干部协调,实地考察后,他选择了一片山坡,开始了“回忆起可以感动自己”的事业。从乡镇所在地到养鸡场,只有两三公里路。由于交通不便,饲料、消毒剂等物资的运输,只能靠人工搬运,单程就要40分钟。

    回忆起肩挑背扛的那几年,张玉国对眼前这条在春节前就要硬化完毕的产业路,感慨万千。“过去,扛120斤玉米沿山坡爬上来,有时候节约时间,一次要扛150斤,我一米六不到,50岁的人,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难。” 他说。

    一年前,稳坪镇争取项目修建产业路,将运输问题解决了。从泥巴路到硬化路,让他信心大增。张玉国的养鸡场近两年保持在1万羽的规模,因为冬天产蛋量不高,加上部分蛋鸡年纪偏大,最近便卖出了4000多羽。2016年,养鸡场毛收入100多万元,纯利润有30多万。

    养鸡场发展起来后,张玉国为村里3户贫困户解决了3个人的就业,村民黎克珍就是其中之一。3个人成了张玉国的长期工人,包吃包住每月1500元工资,负责给鸡喂食,不定期到山坡上捡回鸡蛋。到目前,张玉国带动了本村4户和邻近乡镇5户发展蛋鸡养殖。

    铁坑村村民张玉稳在浙江务工12年之后,2014年回到老家,跟张玉国学起了养鸡。“无论是养殖技术,还是找销路,他都很耐心地全部给我们讲。” 张玉稳说。每逢春节,张玉国带的这些“养鸡徒弟”都会来家中拜新年。

    “只要有人愿意学养鸡,我就毫无保留教他们,大家一起发家致富。”他说。新的一年,扩大养殖规模,希望再解决贫困户就业。

[责任编辑: 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