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戏绽异彩 文艺放光华 记天柱县阳戏侗戏师傅陈通敏

29.09.2015  20:32

古戏绽异彩 文艺放光华

——记天柱县阳戏、侗戏师傅陈通敏

陈通敏和他教的戏班合影。

陈通敏在给戏子化妆。

    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29日电  金秋时节,笔者来到天柱县渡马乡杨柳村老街。还未进村,就听见咚锵咚锵的鼓锣声不绝于耳,鼓掌声、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喝喊声、叫阵声一波高过一波,整个村子充满了热闹的气息。进入一看,一农家小院里挤满了看客。一个戏剧师傅正在教梨园弟子排练“穆柯寨招亲”。只见那师傅言传身教,扮演女子,那身段、那步伐、那眼神、那表情,羞答答和真女子一模一样;扮演武将,吹胡子、鼓眼睛、吼大腔、舞动作,活脱脱一个“猛张飞”。学戏的十来个弟子,也学得有模有样,唱得有板有眼,舞得形神兼备,令到场的观众赞叹不已。练完戏,笔者向学员打听起师傅来。

    那师傅就是闻名侗乡的戏剧师傅陈通敏,天柱县渡马乡龙盘村冲头人,一个淳朴的侗家老人。他68岁了还精神矍铄,打起过场来还是那么惟妙惟肖。龙盘具有歌村戏寨之称,有冲头、蜡树脚、周家三大戏班。陈师傅从小就随着父兄,跟着冲头戏班去排练侗戏,长期的耳闻目染使他逐渐喜欢了唱戏。每次去排练,他总是拿着道具爱不释手。有一次,他抓着哥哥要戴出去上台演出的凤冠不放,惹得正在化妆的戏子哄堂大笑,都说他将来是个演旦角的料子。长到七、八岁时,他开始扮演侗戏里的“小兵”。随着年龄的增长,演技的娴熟,他成为了冲头戏班的主要演员之一,当武生则扮演高宠、赵云、马操等,当武旦则扮演樊梨花、梁红玉、穆桂英等,成了名噪一时的侗戏演员。

    随着八九十年代打工潮的兴起,村里的年轻人都纷纷外出打工,演戏这一行业演员后继乏人,逐渐进入低谷。2012年,为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让戏剧这一文艺奇葩再放异彩,陈师傅应渡马乡政府聘请,到龙盘小学教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戏、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戏,得以传承。不仅如此,他还到社学乡的平甫、远口的元田、渡马的杨柳等村教戏,酬金分文不要。他的徒弟,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50多岁,30岁左右的居多,能说会唱的演员逐渐增多。每逢正月、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阳戏、侗戏重又登台,古老剧种再放异彩。2014年,具有侗族戏剧艺术之乡的渡马获得贵州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他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