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计出力共辟小康新天地——铜仁市政协助推扶贫攻坚纪实

03.07.2014  12:16

  近日,铜仁市政协主席陈达新分别到新农村建设联系点思南县黄家湾村、定点帮扶企业福安乌江石材厂,帮助协调解决村民行路难和企业资金周转难问题。

  连日来,该市各级政协组织开展办实事、帮扶贫活动,已有1000余名政协委员走出机关进村入企,帮助出点子、解难事、促发展,为受助群众和企业解决了实际困难。

心怀仁爱去扶贫

  铜仁市贫困面大程度深。2012年初,全市还有7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122个重点乡镇,贫困人口143万,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2011年11月,国务院出台《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把铜仁确定为国家扶贫攻坚先行先试示范区。2012年3月,铜仁市提出:到2015年实现全部乡镇“减贫摘帽”目标,2020年前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市政协10位班子成员带头垂范,他们奔赴10个区县联系帮扶点出点子、办实事。思南县黄家湾村地处乌江岸边,十分贫困,两年前,市政协主席陈达新到该村视察旱情,得知灾民黄宗余家一贫如洗,便把他家作为结对帮扶对象。

  黄家湾距市区180公里。陈达新结下这门“穷亲”后,12次到该村实地帮扶。如今,黄家湾成了市级新农村示范点,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现代农业起色较大,乡风文明蔚然成风……黄宗余也成了果苗嫁接土专家和育苗大户,收入比以往大大提高。

  市政协委员肖章庆笔记本里,记着5名正读高中和大学的贫困生,每年,他都要把经商所得的一部分钱按时给他们寄去当学费。

  政协委员刘清是一名律师。两年来,他先后捐款8000元帮助南长城小学建立了“亲情聊天室”,为留守儿童与在外打工的父母搭上了亲情热线,还捐款6600元用于印江自治县木黄镇的孤残儿童改善生活。此外,经常到农村去开展法制宣传,为农民提供法律服务。

建言献策助发展

  市委书记刘奇凡与市政协委员代表座谈时曾指出:政协组织聚集了各界优秀人才,是一座智力资源的“富矿”,广大政协委员要充分发挥人才库、智囊团的优势和作用,积极参政议政,多出好主意、多想好办法,着力破解如何推进铜仁在武陵山片区改革发展中先行先试这道难题。

  对此,市政协号召委员多在提案上下功夫,多在调研中建睿智之言、科学之策,对当地实施智力扶贫。近年来,他们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民生,精心立题、认真调研,形成了一批选题准、内容实、建议新、分量重的提案和报告。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收到了《关于尽快规划建设遵义经铜仁至吉首铁路项目的建议》、《在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其他专项资金的年度预算中增设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专项的建议》等涉及铜仁的三件提案,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对铜仁的关注与支持。

  2012年7月,市政协完成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铜仁先行先试调研报告》,建议在扶贫开发中实施“五个先行先试”,后被市委、市政府采纳。

  据统计,近两年来,市政协共完成了34个调研、视察和协商报告,提出建议意见200多条,其中大部分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批示和采纳。

搭建平台办实事

  如何把来自各个界别的政协委员凝聚起来扭成一根绳,在助推扶贫攻坚战中发挥正能量?市政协开展了“三个一”活动:每位政协委员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委员中的非公经济人士为贫困村办一件实事;委员中的商会负责人落实一个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

  “三个一”活动让广大政协委员有了施展平台。

  市长夏庆丰说:全市实现“减贫摘帽”奔小康,要素聚集比较困难。市政协开展的“三个一”活动发挥了积极助推作用。委员们敢于先行先试,在招商引资、智力支持等方面发挥了大作用,为全市扶贫攻坚破解了不少难题。

  “”字当头。市政协委员、市浙江商会副会长杜廉先后出资350多万元为贫困山村修路、修学校,投资数亿开发水电和文化旅游项目,解决了近千人就业问题。

  市政协委员、市浙江商会会长胡晓风在铜仁投资兴业后,牵线搭桥引进了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入驻碧江区,把当地的优质山泉水“”出了大山,每年换回5亿元“真金白银”。此外,他还参与引进20多家浙商落户铜仁,项目投资共计30多亿元。

  据统计,“三个一”活动开展两年多来,市、县(区)共有1566名政协委员结对帮扶贫困群众1632户,投入资金256万元;195名委员中的非公经济人士为贫困村办实事391件,投入资金1521万元;53名委员中的商会负责人落实产业项目81个,涉及投资7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