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依旧红——记红花岗区总工会退休干部刘启德同志
刘启德,男,193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1949年11月开始参加工作,原为红花岗区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现是一名退休老干部。他喜爱文学、喜欢诵读诗词歌赋,喜欢大自然、喜欢镜头记录下的美丽风景,喜欢用笔读写生活的意义。退休后,刘老先后加入了红花岗区老区建设促进会、红花岗区诗词楹联艺术学会、红花岗区老摄影家协会等,在“遵义工运”杂志上发表了《黔北有银杉》、在《晚晴集》上刊登了摄影作品《练》。1987年,作品《专业户盛永恒承包国营工厂成功》被评为贵州省好新闻三等奖;1991年,《取信于农民兄弟》在企业新闻特写赛中获得优秀奖;1998年,还获得了首届“银杉”文学奖。
生命在于运动,退休后的刘老一边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一边他又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发挥余热,为困难企业、困难家庭、困难职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退休后,他本该在家接受儿女尽孝、享受天伦之乐、安享晚年生活,但他放弃了。他说:“虽然我从岗位上退下来了,而今又进入耄耋之年,但我的满腔热情、我的一股子干劲儿不会因此而止步,我会紧跟时代步伐,继续前行,只要生命不息,我的追求就不会停止”。在时间的长河里,生命犹如流星,而托付于生命的梦想与追求却永远奔腾不息,梦想没有论资排辈,没有老幼之分。可是拥有着年轻人般梦想的老人不多,或者说像刘老这般还拥有着年轻梦想与追求的人不多,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加明白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工作上他追求兢兢业业,甘于奉献,为职工解难事、办实事。退休后,他也还是那样“闲不住”,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关心职工冷暖,帮助协调解决劳资纠纷;关心农民工的生存现状,通过搭建平台,让他们学知识、学技术,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创业。刘启德同志深知“创业易,守业难”的道理,因此,他十分关心企业的生存,尤其是农民工兴办企业,资金匮乏,人脉关系不强,面临困境的时候较多,他们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位,需要社会给予大量的关注和帮助,因此,他退休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关注农民工创业,帮他们解决困难,助其脱离困境、渡过难关。
2010年,红花岗区金鼎山镇农民李加兵创办的“遵义良友木业有限公司”因产品升级,准备做环保木地板系列产品的开发,但融资难、资金缺口大,想着自己好不容易创办起来的企业就这样失去市场和发展机会,李加兵十分的不甘心,天天跑银行,跑亲朋好友,却始终无果。刘启德同志得知这个情况后,表示愿意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那段时间,他带着李加兵东奔西走,为企业融资的事儿累得满头大汗,吃了不少苦,也没少受委屈,但他没有一丝抱怨。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农信社同意为“遵义良友木业有限公司”提供200万元贷款。这笔资金犹如及时雨,有效地解决了“遵义良友木业有限公司”产品升级资金困难问题,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1年,还帮助新浦新区一家木制门业有限公司向银行申请了50万元贷款,作为公司发展资金。刘老心系农民工,务实为民清廉、不拿一厘报酬,这与他在工会工作的经历有关,真诚热心、助人为乐、甘于奉献、成为职工信赖之人。
刘老就是这样一个喜欢为他人的事儿急的人、为他人的事较真儿的人。如今,他已82岁高龄,但他身子依然硬朗,精神饱满,喜欢走走看看,哪家生活困难、哪个残疾人生活没有保障、哪个孩子因家庭困难上不了学等等,他都记挂于心,还时常向相关单位、媒体、社会呼吁,反映他们的困难和诉求,让更多的人参与关注弱势群体。对困难家庭、困难残疾人、失学孩子,除了鼓励他们要自尊、自信、自强以外,他还经常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资助三百元、五百元不等,帮助他们解燃眉之急。
在生活中,刘老还扮演起了月老的角色,牵线搭桥,帮助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不是琼瑶,没有那么多感伤,能用镌刻细腻的文字织出凄美、婉转、动人的经典爱情故事。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所听、所看、所思也都是寻常百姓家的事儿。许多老人因老伴儿去世早,生活倍感孤独,虽然身边有儿女陪伴,但对于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儿没有几人能懂,也只有经历了风霜拍打的人才能搭上腔。为了老人们剩下的日子不再沉寂孤独,刘老热心地做起了月老,帮老人们牵线做媒,找知己。因有缘而相识、因有情而相聚,因情满而幸福。在刘启德同志的热心帮助下,石德明和刘良华两位老人幸福的走在了一起,成为了左邻右舍学习的模范夫妻。他自己也记不清帮助了多少人,但被他帮助过的人对他却始终铭记于心。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繁衍生息,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成就了一个伟大的礼仪之邦--中华民族。今天的刘老,正在用行动诠释着它在新时代里的含义,把爱与关心传递下去,赋予社会正能量。正如他说的那样,人生在于追求,价值在于奉献,生命才更加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