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抓好党建促脱贫 感恩奋进奔小康

17.09.2018  16:53

  近年来,贵州始终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全省五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70.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6.8%下降到7.75%。目前,全省仍有65个贫困县、280.32万农村贫困人口。其中,有14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2760个深度贫困村,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发起总攻夺取全胜新征程中攻坚克难、担当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贵州发展、情系贵州人民、对贵州发展和脱贫攻坚寄予厚望,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为贵州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责任担当,不断优化思维、优化方式、优化机制,倾情倾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大力推行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监督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持续打好以组组通硬化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深入开展贫困人口漏评错评、贫困人口错退、农村危房改造不到位、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五个专项治理”,着力做好扶贫资金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东西部扶贫协作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帮扶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四个聚焦”,围绕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形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八要素”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下足绣花功夫,加强分类指导,健全组织体系,强功能、抓基础、补短板、重创新,项目化、工程化、标准化、模块化推进,坚持尽锐出战、确保能征善战、弹粮充足、保障有力。

  压实责任,以上率下示范带动

  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专门研究脱贫攻坚,吹响了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冲锋号。省委、省政府先后发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春风行动、夏秋攻势等行动令,脱贫攻坚实现再战告捷、连战连胜。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一把手”工程,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聚焦主战场,聚焦14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2760个深度贫困村,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落地见效。

  ——突出领导带头推进责任落实。省委书记、省长带头谋划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多次深入基层联系点,调研工作开展,帮助破解难题,走访贫困村贫困户。省委主要领导研究提出“五步工作法”、产业革命“八要素”、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为全省各级干部抓深入、抓具体、抓落实作出了表率。20名省领导挂帅带领20支队伍,定点包干20个极贫乡镇,示范带动各级党员干部带头包保,带头推动和督促工作落实。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带头比责任担当、比路径方法、比干部作风、比精神状态、比群众获得感。

  ——突出历练干部推进责任落实。紧紧围绕脱贫攻坚需要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在市县乡换届中,重点选优配强县乡党政正职,大力选拔能打善打攻坚战的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整,将精干力量配置到脱贫攻坚“一线指挥部”,确保贫困县委和乡镇党委坚强有力。对表现突出、条件具备的优秀干部大胆培养使用。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担当作为,撸起袖子加油干。

  ——突出督查考核推进责任落实。建立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优化考核指标,用好考核“指挥棒”。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脱贫攻坚“下抓两级”和“下考两级”机制,明确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直接抓极贫乡镇和深度贫困村;市(州)要考核极贫乡镇,县(市、区)要考核深度贫困村。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党委书记述职重要内容,述职评议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评价的重要依据,作为领导干部调整和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建立现场观摩机制,通过现场看、现场比,倒逼责任落实,推动扶贫领域政策措施在贵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突出追责问责推进责任落实。强化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坚决防止不作为、不落实等现象。压紧压实定点帮扶责任,对各级帮扶单位党委(党组)重视不够,所选派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县乡村评议不好、群众反映差、帮扶成效不好的,单位年度目标考核不能评为一等奖;对责任不落实的单位“一把手”进行约谈,情节严重的进行问责。对脱贫攻坚工作不力、履职不好的干部进行教育调整,督促干部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坚决让不作为、不担当、敷衍塞责的干部没市场。

  尽锐出战,精兵强将奔赴战场

  牢固树立“好人好马上一线”的鲜明导向,坚持“选得准、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的标准,从各级机关选派精兵强将驻村帮扶。近五年来,分四轮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近25万人次,充分发挥“尖兵”作用,用心用情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注重精准选派。扎实开展同步小康驻村“轮战”工作,明确第一书记必须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重点从有农村工作经验或农技方面专业特长,具有培养潜力的处科级优秀年轻干部或后备力量中选派。按照党群干部进弱村、政法干部进乱村、经济干部进穷村、农业干部进产业村、科技干部进专业村的原则,精准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全省以县为单位共组建85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8782个驻村工作组,选派8542名第一书记,4.3万名驻村干部驻村帮扶,确保贫困村全覆盖。省直部门选派65名优秀处级干部到贫困县挂职担任县委副书记或副县长专抓扶贫,从市直部门遴选熟悉扶贫工作的副县级干部或后备干部到极贫乡镇和深度贫困村所在乡镇挂任党政副职,加强县乡脱贫工作力量。

  ——注重精准管理。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省市县三级组织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对全省20个极贫乡镇、2760个深度贫困村开展遍访,重点对村“两委一队三个人”作用发挥情况逐一分析研判。突出从严管理,明确负向约束“12条红线”,充分利用大数据系统,加强跟踪问效和动态管理。提高贫困地区基层保障水平,落实村干部报酬和村级组织办公经费,以及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生活补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往返交通费、健康体检等政策待遇。今年,对作用发挥不好、群众反映差的387名第一书记进行调整。对群众公认、实绩突出、条件具备的,加大培养使用力度。2013年以来,4200多名优秀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注重作用发挥。制定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脱贫攻坚责任清单,每季度下发驻村工作指导要点,帮助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找准工作方向,与村“两委”共同担责、主动履职。近五年来,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累计走访群众3000多万人次,办好事实事50余万件,帮助解决困难9.2万余个,化解矛盾纠纷12.3万起,协调争取项目8万余个,协调帮扶资金约150亿元。

  建强组织,攻坚堡垒坚强有力

  先后制定《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十项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加强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强化党建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聚焦选优配强贫困村带头人。制定《关于进一步选优配强深度贫困村党组织书记的通知》,提出16条具体措施,精准施策、靶向治疗,把最能打仗的人选出来用起来,让每一名村党组织书记都成为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拓宽选人视野,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村医村教中培养选拔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在第十届村“两委”换届中,全省13615个村党组织新选任5857人、机关单位下派1518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引进627人、致富能手中选任3847人。今年以来,通过排查研判,对不胜任、不尽职、不合格的342名村党组织书记及时调整更换。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