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苗族第一镇:普安龙吟

04.09.2014  19:21

参加多彩贵州舞蹈大赛的苗族芦笙队。(张进 摄)

能歌善舞的苗族女孩正在欢度一年一度的跳坡节。(张仕琨 摄)

    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4日电 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最北端的龙吟镇,生活着2.4万苗族同胞,全镇苗族人口占96.5%,国土面积178.5平方公里,是全国苗族人口比例最多、国土面积最大的苗族聚集镇,2012年被贵州省苗学会授予中国苗族第一镇的称号。

     苗族文化丰富而独特

    龙吟的苗族——喇叭、歪梳、大花三支支系长期以来同舟共济、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传承了丰富而独特的苗族文化。涵盖吃、穿、住、行、乐,婚葬、信仰、节日、礼仪、谚语以及吉祥、禁忌、医学等方方面面。

    龙吟镇节日众多,有“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之说,三支苗族支系用节日来表演和传承民族文化、传递感情、增进友谊。三支苗族支系服饰、穿着也各有不同,民族气息极其浓厚,其服饰被称为背在背上的史书,记载着本民族迁徙的历史。龙吟特色小吃可口诱人,堪称一绝,其白壳辣子鸡、腊肉豆皮、油渣面、干板菜、砂锅饭、麦子酒等从古传承至今。龙吟喇叭苗支系还有特俗的信仰“三洞桃源”,体现的是对祖宗的崇拜,其祭祀舞蹈武教戏源于上古时期的傩文化,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韵味和气息,大花苗也仍保留着传统的射弩习俗,其弩形似弓、有扳机、射程远、威力大,男女皆善射。

    当地苗族喜好歌舞,被喻为“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喇叭苗“山歌”, 高亢、优美、质朴,多为男女对唱表达情意,其山歌剧小品《生要连来死要连》,在2010年多彩贵州小品大赛决赛中获“原生态类银瀑奖”。歪梳苗擅长芦笙、口弦、古歌演唱,他们用歌声或芦笙传递感情、表达思念,芦笙成为歪梳苗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芦笙棒舞”已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花苗多声部合唱队多次登上省、州、县各级文艺舞台并获奖,2011年1月,有5名大花苗学生参与组成的普安县中学生合唱团演唱的大花苗歌曲《姹娜姹娜》应邀赴京参加全国中学生春节联欢晚会获金奖。

    龙吟苗族热情好客,有迎接尊贵客人要拦路唱敬酒歌敬酒,席间也唱敬酒歌敬酒的习俗,唱完歌后上身下曲以示尊重客人,才将酒端到客人嘴边。敬酒歌歌声优美、动听、感人,歌词翻译成汉语的大意为:“敬酒敬酒,敬酒敬酒!这是我们的情和意,不喝酒来心不安啊!不喝酒来啊不快乐!”送别时要唱送别歌欢送,歌声充满忧伤、留恋、无奈、祝福,歌词大意为:“唉!客人们走了,要一路平安啊!你们没来以前我们的生活是苦的,今天你们要走了,远方的客人啊!我们苗家只有你的到来,我们才知道生活是甜的。走好,走好,一路走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