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06.2015  14:34

    新华网贵州频道6月12日电 闪电撕裂夜空,惊雷回荡山谷,暴雨无情拍打大地……5月以来,黔南频降暴雨,河水疯涨,洪涝灾情遍及全州。

    与此同时,州和各县(市、区)迅速行动,及时启动不同程度的防汛应急响应,实行州、县、乡镇三级防汛责任制,强化军民联防,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联动,全力开展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暴雨天气频次多于历年同期

    连日的大雨下得让人心焦。好几个夜晚,人们从熟睡中被电闪雷鸣惊醒,第二天望着湍急猛涨的河水,心里忐忑不安,有些人甚至联想到2000年的那场都匀大洪水。

    据气象部门统计,5月1日至6月9日,黔南州已出现7次降雨过程引发洪涝灾情,全州13县(市、区)无一幸免,贵定、都匀和都匀经济开发区受灾尤为严重。期间,全州乡镇村共有5个遭特大暴雨袭击、74个降大暴雨、22个降暴雨、314个降大雨,最大降水量出现在都匀经济开发区洛邦镇,达到262.1mm。

    6月10日,笔者在州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看到,工作人员都在紧张的忙碌着,沙发上放着一条棉被,供24小时值班的工作人员轮流短暂休息时使用。

    黔南州防汛办常务副主任王瑞华双眼布满血丝,向笔者介绍了全州的受灾情况——截至6月9日,洪涝灾害共造成全州8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0余万人不同程度受灾,209间房屋倒塌,8645间房屋损毁,因灾死亡1人、失踪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9.1千公顷,全州因灾直接经济总损失达6.02亿元。

    黔南州气象台台长唐红忠说:“5月以来,黔南州暴雨天气出现的频次多于历年同期。

     全州上下向同一个目标努力

    在严峻的防汛抗灾形势面前,全州上下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向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5月22日,黔南州委副书记、州长向红琼组织召开全州防汛抗洪抢险工作紧急视频会,要求州、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行业责任分工开展检查督查,并重点要求水务、国土、教育、安监、民政、交通等成员单位开展专项督查检查。分管副州长陈有德也作了具体要求。

    同时,州政府要求全面落实州、县、乡镇三级防汛责任制,落实行政首长包库责任人,完善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落实任务、接受监督。

    各成员单位立即组建工作组再次督查各县(市、区)防汛工作。州水务局紧急下发通知,并组成7个工作组对水库、水电站、山塘、排水管道、河道等进行专项督查;州气象局进一步细化气象预测、预报工作,提前发布暴雨预报信息,5月以来共发布暴雨预报信息9次,为黔南州防汛抗洪工作提供了及时的决策依据;州教育局再次对全州学校进行了彻底检查,并到都匀一中、都匀二中、都匀四中、平塘二中、苗二河小学、贵定四中等受灾严重的学校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州国土局开展了地质灾害排查,共排查118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

    据唐红忠介绍,5月27日开始,黔南州气象台加强与省气象台的天气会商,提前12-24小时以《重要气象信息专报》和《气象信息报告》的形式对外发布预报信息,并及时通过协同办公网、手机短信、气象影视、微博、微信等形式传送预报信息,州应急办、州防汛办、州国土局等重点部门还逐一电话告知。

    黔南州还积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强化军民联防,落实专业抢险队伍和民防队伍。截至6月9日,全州共投入抢险人员4700余人次(部队官兵820人次、地方人员3880人次)、抢险设备抢险舟(船)48舟次、运输设备500班次、机械设备150台班,6172名群众被安全转移。

     降雨将缓和但不能麻痹大意

    根据气象资料分析,12日夜间到14日黔南州还将有一次强降水过程,15日到17日降雨天气缓和,全州各地以阴天或阴间多云天气为主。

    王瑞华说,虽然做了很多基础性的工作,但当前的防汛形势仍不容乐观,绝不能麻痹大意,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全面落实防汛抗灾各项措施。

    据了解,下一步防汛抗灾工作中,黔南州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落实,要求各级防汛责任人上岗到位、靠前指挥、周密部署、排除隐患。二是加强预报预警,重大天气、水情要滚动预报,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各级防汛办要强化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和24小时巡查制度。三是加大灾情隐患排查力度,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不能消除隐患的,要落实防汛措施和抢险措施。四是全力确保江河防洪安全,加强重要设施和重点区域隐患排查,落实防御避险机制和预案,严防次生灾害发生。五是有效防范山洪灾害和城市内涝。六是加强防汛指挥系统、山洪灾害预警平台维护和物资储备。七是强化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

    王瑞华表示,全州各级各有关部门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配合、密切协作,高效、有序地开展防汛救灾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王庆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