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与一个产业的故事

12.09.2014  16:58

 

 

 


        在石漠化严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不适合人居的地方”,“晴隆模式”闻名全国。把种草养羊与扶贫开发、石漠化治理结合起来,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引领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如今,这一模式已推广到全省。
        张大权———  晴隆县政协副主席、草地中心主任,是“晴隆模式”的忠实实践者。他的名字与“晴隆模式”联系在一起。由他的团队选育的“晴隆羊”,不仅适应性强、耐粗食,而且生长快,产量、产值高,极具推广价值。
        1988年,晴隆县防疫站站长张大权带领70户农户合作养羊,一年下来,户均收入5000元以上,多的甚至达到1万元,第二年甚至达到三四万,是职工年收入的数十倍。全省为之震惊!
        张大权此刻的心里跟抹了蜜一样甜。这样的成功来之不易。此前他走了不少弯路。
        张大权养羊,是受一篇文章的启发。1988年初,他看见《贵州日报》刊登题为《贵州草养肥云南羊》的文章,说云南的很多农民在4月份到10月份将羊赶到贵州来放牧,来的时候是一只羊,回去就变成两只三只,瘦羊变成肥羊,小羊变大羊,一群人每年都能保证盈利5万元以上。彼时的张大权月工资不过10多块钱,荒草一年带来五万元的收入可不得了。
        张大权:当时我心里就想,为什么云南人能利用我们贵州的草资源赚钱,而贵州人却只能干坐着受穷呢?
        1988年初,生态草地畜牧业的泰斗任继周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西南地区的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后的的价值是全中国谷物产量的十倍。正是这样一篇文章坚定了他养羊的决心。
        1988年底,张大权贷款10万元开始尝试养羊。由于没有经验,羊虽然产量高,但是死亡率更是居高不下。1989年年底已经亏损了两万多元。有人劝他放弃,包括家人。
        张大权:贵州是不缺资源的,云南人民能够靠我们贵州的羊发家致富,为什么我就不可以?问题是出在哪里呢?我总结了一下,资源是足够的,产羊率是很高,问题在于我缺少经验,对羊子的管理不当
        2006年,他费尽周折,利用宁波对口帮扶的10万元资金,从新西兰引进4只波尔山羊,一只羊花费2.5万元。全县一片哗然!张大权将所有费用的详细清单做了一个详细证明,从进口地,关税,运费等一一详细罗列,才平息了大家的质疑。
        记者:花这么大的价钱还要顶着被大家猜疑的风险,继续养羊你不怕失败吗?
        张大权:失败是常有的,关键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山羊产业是一个好产业,关键是人的技术管理要到位。
        张大权说干就干,先是把从新西兰引进的波尔山羊同晴隆本地养殖的黑山羊进行杂交,成功培育出了第一代晴隆羊。加上平时的实践,张大权迅速摸索出了一套适宜养殖的模式,科学养殖,解决了此前管理不当、技术不足等问题。第三年喜获大丰收,还清了全部贷款后净赚2万元,羊圈内存栏700只羊。
        养羊赚钱了。张大权开始发动老百姓一起养羊,第一批发展70多户养殖户。当时合同上写的是四六分成,最后他让利,他三老百姓七。
        开始很多老百姓对这个产业持怀疑态度。张大权使出了绝招———  写保证书:保证养羊户年收入5000元,达不到由他补足。当年,张大权每天奔走于邻里乡亲,养殖技术上亲力亲为。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70多户养羊户收入都在5000以上,有的达1万多元。
        第二年,养羊农户发展到1000多户,不少人家收入三四万。
        2000年7月的一个周末,锣鼓喧天,晴隆县草地中心正式成立。上百养羊农户齐聚县城同庆,场面可谓壮观。
        草地中心创立,源于1999年晴隆县委书记一次下乡考察。他发现,晴隆县许多养殖户都与张大权有合作,这种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受到县委书记的赞赏。县委决定,由张大权牵头成立草地中心,专门负责这一项目。
        记者:晴隆条件这么差,是什么让你如此坚定?听说你为了带着大家养羊,把原本只属于自己的8000多羊都卖了?
        张大权:这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产业发展,这里面有很多我丢不下的东西,这就是老百姓对我的依赖,我对老百姓的敬重。
        “春耕一大坡,秋收一小箩,收成朝天望,媳妇熬成婆。”这是90年代自然环境恶劣、石漠化现象严重的晴隆县农村的真实写照。
        1997年,张大权到连城乡挂职。他给连城乡3个村800多户村民进行培训,让工作人员准备了800多个人的饭菜。600多斤大米,杀了5头羊,1头猪,400斤豆腐。第一天800多个人全部到齐,随着培训时间的推移,人越聚越多,越聚越多,饭根本不够吃。有一次很多村民没有抢到饭吃还把碗给砸了,800多个碗就砸了600个。人群散去后,一个老年人拉着孙子可怜巴巴的站着,穿着破烂。张大权询问她为何不走的原因,他说,听别人说这里有免费的饭和肉吃,走了几十里路来吃一顿。
        正是这样一件事,让张大权触动很大,想着全县还有那么的农民食不果腹,心情久久无法平复。
        让张大权不能忘怀的还有一件事,江满村197户人家,过年只有4家杀过年猪。张大权去调研时,老百姓很热情的招待他吃饭,特意煮了一顿玉米面稀饭,但是没有下饭菜,整整找了17家才找到一点大豆。回来后,张大权给江满村的村民送去60多头猪,还配了一个月的饲料。结果,第一个月猪长得好好的,第二个月一头猪都不剩下。老百姓说,自己都是吃糠,没有余粮去喂猪。还不如杀了有点肉吃。
        张大权:老百姓说的都是大实话啊。确确实实是太穷了。所以我就想踏踏实实的为老百姓做点事情。
        草地中心成立后的第二年,贵州省的羊产业发展现场会在晴隆召开。当时有人提出质疑,觉得张大权个人在发展羊产业,政府系统也在推广羊产业,有公私不分假公济私之嫌。
        为此,为证明清白,张大权不顾家人反对,处理掉了自家的8000多只羊,放弃自己的产业,专心为老百姓做好事,将养产业在全县大力推广。
        然而,大力推广给晴隆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全县牧草资源有限、水土流失严重。张大权开始动员养殖农户种草养羊,通过引进皇竹草、紫花苜荣蓿等优质牧草和波尔山羊、杜泊羊等优良的种羊,引入种羊胚胎移植、人工受精新技术,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协会+农户”模式,提高养羊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有力地促进养羊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
        如今,晴隆县通过建立规范化的养羊基地,瞄准肉羊终端产品拉长产业链。农户自主建立养羊专业合作社,提高组织化水平,拓宽销售渠道,目前已引进15个标准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海权肉羊加工厂为依托,实现“种、养、加”一体化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力、竞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覆盖全县14乡镇,全县种植人工草地45万亩,改良草地20万亩,羊存栏56万只。1.68万户6万人因此受益,户均年收入2-3万元,累计为农户创收近3亿元。
        记者:对于“晴隆模式”叫好者不少,但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有人认为,“晴隆模式”是资金堆出来的模式,其他地方根本无法复制。您对这一种观点怎么看?
        张大权:这是一种偏见,2007年以前,晴隆县获得的国家扶贫资金与贵州其他县一样。2007年后,晴隆县获“整县推进”项目资金,这个资金也不只是晴隆独有。一种模式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操作手法、服务意识是否到位。
        秋天的脚步已经近了,晴隆山上依旧草盛羊肥。
        尽管没有项目资金支持,晴隆的草地畜牧业凭借着草地中心一帮人马和贫困农户的齐心协力,终于获得了成功。这样的致富故事引起了国务院、省扶贫等相关部门的关注。2001年,国务院扶贫办批准晴隆县为种草养羊科技扶贫试点县,并把晴隆作为联系点,开始整县推进,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部分整县推进资金。
        有了之前发展的成功经验,晴隆县在全县推广草地畜牧业时着重项目的长效收益,稳扎稳推。
        几年前,贵州省农委给全省40多个县拨付了部分资金进行种羊基地建设,如今,很多县都失败了,而晴隆的项目却越做越大。2013年项目抽查的148户养羊户中,只有1户没有受益,而且这户的问题在于,其中一家是哥哥喂羊,弟弟不停偷卖羊。
        八月下旬,普安县下楼下镇万亩草场碧浪蹁跹。
        前几年,晴隆在普安建了一个养殖场,整个运作模式都是借鉴晴隆模式,引进的皇族草长势旺盛,加之纯熟的科学管理养殖技术,引进的“晴隆羊”适应能力很强,几百只羊子只有一只死亡。如今,普安县10余个乡镇种草养殖,大大小小的草场、合作社如雨后春笋,波尔山羊、黑山羊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
        不仅是普安,如今贵州已有78个县被列为石漠化综合治理县。种草养羊因其产生的种草涵养水土、养羊增收致富的双重效益,成为各县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晴隆模式”被搬上了全省发展的大舞台。
        记者:“晴隆模式”成功了,然而你并没有停止探索,为何此时专注于培训?
        张大权:产业发展没有做到最好,我的使命就没有完结。技术培训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我的目标是:全县羊存栏100万只,年出栏150万只,养羊农户达到2万户,户均收入8万元,85%的老百姓都能坐上轿车,给农民的生活来一个颠覆性的改变。
        第一次出国新西兰,张大权也和所有外出的人一样大包小包回来了,不同的是,包袱里不是化妆品,更不是价格比国内便宜的各种商品,每次归来总是大包小包装满了养羊方面的工具书等。
        产业的成功为张大权提供了很多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张大权将去新疆内蒙等地考察的成果,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学习的先进养殖技术进行本地化研究,然后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给老百姓,让他们能够做好这个产业。
        现在,张大权几乎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来给县外的养羊户培训。他正在开办一个400人的高标准培训班,将其培养成为高素质养羊人群。他预计,全县2016年可实现羊存栏100万只产业目标。
        张大权:反正我这一辈子呢,就是一直在干,一直在学。我到现在仍然亲自管点,亲自指挥。当然,更多的时候是依靠团队去发展,我一个人是做不好这个事情的。我会一直学习,不断提高,最后把我所会的东西都交给老百姓,帮助老百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