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一个人的毕业照,传递出理性坚守之美

27.05.2016  23:04

    又到一年毕业季,朋友圈被各种创意毕业照刷屏。两年前,一张“一个人的毕业照”让北京大学古生物学专业的薛逸凡成为“网红”。她的直系师弟安永睿今年也面临毕业,他也将成为该专业第六代“单传”。

    “一个人的毕业照”曾一度引发网友调侃:“专业只有一个人,每次考试不都是第一名!”、“这连逃课都没法逃!”还有人禁不住感慨:“一个人的寂寞有谁能懂得?”……“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高校的专业本来就有冷有热,当众人都去狂热追逐热门专业之时,“一个人的毕业照”的走红,正是对这种趋之若鹜之风的反讽。

    一方面,我们要为“六代单传”的学生们的坚守“点赞”,薛同学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是个人兴趣使然,是为了圆小时候的梦想。可以想象,在这种“高冷”的专业进行学习、科研,要忍受怎样的艰苦和落寞。最近常提到“工匠精神”,尽管学习、研究不是做工匠活,但是这同样需要耐得住“板凳敢坐十年冷”的寂寞。

    另一方面,当许多高校都在跟风开设热门专业、大规模扩招之时,一所学校对社会必需的冷门专业的坚守也值得肯定。大学里一些学科研究不一定能很快出成果,但这种对“冷门”的坚守有助于丰富学科体系、巩固理论成果,对促进社会进步也有深远意义。一些专业虽深居“冷宫”,但它们还没有同许多古生物的命运一样而灭绝,反而更显得弥足珍贵。一些高校在低年级进行通识教育,到了高年级再让学生结合个人兴趣与规划选择具体专业,甚至“独享”一个专业,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也值得推广。

    当我们对各种航拍毕业照的创意造型叹为观止时,也不要觉得“一个人的毕业照”有多么大惊小怪。我们应该警惕的是高校专业设置的冷热失衡。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大对于高校开办专业的指导、审核和评估力度。此前,教育部公布了2016年高校新增和撤销专业名单就是有益的做法。通过新增备案、审批、调整、撤销等方式完善高校的专业设置,有助于高校专业设置的合理健康发展。但是,我们应当明确,大学专业设置要有科学的评估体系,应当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避免“审材料”“跑专业”现象的出现。

    其次,高校应当合理设置专业,突出学校特色。在专业设置方面,高校确实有很大的自主权,但是不能一窝蜂地都去追逐热门。否则可能会出现扎堆报考、供过于求的现象,导致“专业热、就业冷”的后果。当然,高校的专业设置不能唯就业率论,毕竟大学不是技校。学校要根据定位和性质科学设置专业,应用型的专业就要面向市场,并随着社会需要适时调整;研究型的专业则要突出理论研究的实力。与其大而全,还不如“小而精”。

    同时,学生选择专业也应当更加理性。要遵从自己的兴趣,谋求长远的发展。应当少一点对功利的执拗,多一份对初心的坚守,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教育中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专业有冷热,选择需理性。不盲从热门,不随波逐流,不忘初心、选我所爱,这才是一种理性之举。“少有人走过的路”,也许会遇见更美丽的风景。一个人的毕业照,也可以拍得很美。(谷朋)

[责任编辑: 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