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南非姑娘的中国缘

04.08.2014  05:17

原标题:一个南非姑娘的中国缘

我叫米卡拉,作为一个南非女孩儿,我和中国颇有缘分。

当我还是一个小女孩儿时,我在家里看到了一本《国家地理》杂志,杂志中有一张中国的照片,照片中一个上海姑娘打着油纸伞,美丽而优雅地看着我。从那时起,我就被中国吸引了。在我,也就是一个小女孩儿看来,中国是世界上最遥远、最神秘的国家。

当我九岁的时候,因为工作关系,父亲有幸来到中国。归来时,父亲还带给我一把扇子、一个瓷娃娃和一双丝绒拖鞋。我非常喜欢这些礼物。不仅如此,父亲还把中国的一些文化带到了家里:从那时起,我们家里又多了一个新传统——做炒饭。为了做炒饭,父亲总是开车去大城市里去买豆芽,因为在我家周围没有人知道豆芽是什么。另外,父亲还教我们如何使用筷子,这些都是我童年中难忘的回忆。

我奶奶患有慢性疾病,多年来西医治疗都不见效果。有一天,我爷爷认识了一个中国家庭,其中男主人就是中医,我们称他张大夫。怀着试一试的心态,爷爷带着奶奶去张大夫那里。爷爷和奶奶都没有想到的是,在张医生的帮助下,奶奶的身体竟然越来越好!直到现在,奶奶一直都在说,是张大夫挽救了她的生命。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们全家人都成了中医的信徒。中国在我的心里愈加神秘起来。我对自己说,我希望有一天能够踏上中国的土地。

转眼间,我已经是一个二十四岁的大姑娘了,我就要大学毕业了。多年来,我心里一直有一个中国梦。我想去中国,我想学习汉语,我想了解中国文化。然而,南非仍然没有人教汉语,也没有人传播中国文化。我问自己,我何时才能够实现我的梦想呢?

我知道,梦想不仅是挂在嘴边,更重要的是要勇敢地去实践。于是,当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拿出全部的勇气作了一个决定:我要去中国生活一段时间。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我在中国一边旅行一边工作。

是的,正如一些人所说,在这两年里,我没有攒钱,没有非常固定的工作,没有为以后的职场打下基础。然而,我知道,这是我人生中最美好和重要的两年。

两年后,我回到了南非。那时,我已经26岁了。在南非,这已经是该结婚和工作的年龄了。我的同龄人都已经陆陆续续走上了人生的“正途”:结婚、工作、生孩子。我想,我或许也该结婚和工作了吧?

生活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巧克力是什么味道。那时,正好有一所南非的大学提供汉语课程。要知道,这可是几十年来第一次有南非大学提供汉语课程。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并没有太多犹豫,我就去申请了这个课程。此后,我顺利地成为第一批拿到汉语认证的南非学生。

弹指一挥间,我已经34岁了。在我24和34岁之间,是中国迅速腾飞的十年,也是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日益提升的十年。当我24岁的时候,还没有南非人学习汉语。而此时此刻,孔子学院已经遍布南非,越来越多的南非人开始学中国话。一股中国热的浪潮汹涌袭来。

在我34岁那年,我所在的大学终于开始开设针对研究生的汉语课程。我知道,这股中国热只是开始,而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已经34岁了,在周围的人看来,这已经不是一个适合读书的年龄了。我问自己,我还要去读吗?

当追逐梦想的时候,听从内心的声音是一种值得信赖的选择。我内心告诉我,我应该去继续学习汉语。幸运的是,我的父母也支持我。于是,我现在才有机会在中国学习“汉语国际教育”,才能够品尝到那么多中国美食,品味文化的差异。

有时候,当我走在中国的街道上,我总是感觉这像一个梦。偶尔回顾一下我与中国的故事,我才深刻地理解什么叫“缘分”。如今,我在中国的课程还有一年才会结束,但我知道,我与中国的故事还将继续下去。我的中国梦也有了更多的内涵:推动中非友谊及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我想,就像我当初大学毕业时一样,为了这个新的中国梦,我愿意拿出我全部的勇气去坚持和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