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大纲 一中名师详解析(文综篇)

08.02.2016  19:36

     历史

     加强史学素养构建思维导图

     解析嘉宾: 漆传平 贵阳一中2016届高三年级副组长、高三历史备课组长

     考纲解析

     新考纲的“三个变化

    指 导思想的变化:考查学生对历史本质的把握

    2016年《考纲说明》(历史部分)明确指出“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意即打破教材限制,通过新材料、新情境进行考查,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本质、历史规律的把握,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

     能力要求的变化:从“阐释”到“解释

    总的来说,2016年《考纲说明》(历史部分)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上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分为四大方面共12点要求,其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三)层次第3点要求,以往的表述为“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而在2016年的考纲中,则表述为“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解释”。从“阐释”到“解释”,也就意味着更加注重考查对历史本质、历史规律、历史结论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叙述。

     考试内容的变化:选考内容有变化

    必考部分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其变化主要是在选考部分,如选考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纲明确了6大内容,而“梭伦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考纲说明》中并未得到呈现;选考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的“宪章运动”均未涉及;选考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删除了“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中的“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中的“印巴战争”;选考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删除了“东西方的先哲”中的“亚里士多德”。

     备考建议

     利用思维导图形成知识网络

     夯实基础加强史学素养

    2015年高考试卷呈现出来的变化,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史学素养的重要性。2015年的历史试卷,文字量减少,但思维含量却大大增加,要求学生在有限的信息内正确做答,这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2016年《考纲说明》在指导思想和能力要求上的变化,再次提醒我们要加强对“素养”的重视。素养从何而来? 从教材中来,从课堂中来,从我们涉猎的各种读物中来。

     自主学习构建思维导图

    真正的问题在于“发现”,发现自己的不足,这就需要我们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找出自己的问题并着手解决。

    所谓“自主学习”,不是说跳出课堂,摆脱老师,而是要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高考的考场上,我们不可能得到老师、同学的现场指导,一切都得靠我们自己,这种能力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

    个人认为构建、完善知识体系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思维导图”,在各个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假期备考注重查漏补缺

    从现在起到高考,也就只有100余天的时间,高三同学要经历多次重要考试,漆老师建议各位同学:

    ①利用好高中阶段的最后一个寒假。寒假,只是换了个地方、换了种方式学习而已,除了要高质量地完成各科作业,还要完成查缺补漏的工作。

    ②制定详细、周密的计划并坚持贯彻。计划的重要性毋需赘言,关键是要有针对性,要一以贯之,千万不能应付了事。

    ③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不论是学校组织的考试,还是贵阳市、贵州省组织的考试,都应该认真对待,通过这些考试找到自己的不足并想尽一切办法解决。

    ④保持健康的心态。健康的心态,能够让我们笑对挫折,能够让我们不被困难击败,才能够让我们勇敢地面对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