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里干部”服务群众赢民心

05.03.2015  14:02

    2月27日(正月初九),记者在普定县鸡场坡乡那贝村见到杨勇时,他正在村民左金国家的院坝里听村民们反映通组路路况。他边听边记录着,并告诉村民将会把收集到的情况及时反映给乡领导,争取“一事一议”项目对该路段进行硬化。

    鸡场坡乡创新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从去年12月1日起,在全乡推行“一公里干部”管理办法,每个村从乡机关工作人员中择优选派1至2名“一公里干部”,扎实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杨勇是鸡场坡乡18名“一公里干部”其中的一员。选派到那贝村两个多月来,杨勇每周一都会骑着摩托车行驶17公里到村里,计生排查、低保登记、化解矛盾纠纷、与群众谈心交流……一周结束,便返回乡里整理工作日记,把收集到的民情民意信息及时反馈给乡有关领导。

    “为了村里事,杨干事不仅星期二至星期四在村里工作,有时候连晚上和周末都在忙。”那贝村村主任左金贤对记者说道,”2月3日那天,几个村干部都去参加县人代会,突然接到县里的一项紧急任务,要求一周之内上报民情信息采集表。全村共有800户,一户要填一张表,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几个村干部不在,这项工作由杨干事来承担。为了完成任务,他加班加点的填表,连续熬了几个通宵,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该项工作。”

    听到左主任如是说,杨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只能硬起头皮干了。

    “其实村里的工作并不难,关键是要有方法和耐心。”工作一段时间后,杨勇总结了一些心得。他告诉记者,云盘组有一对夫妻伍小伟和陈小琴生了第一个小孩后,不肯去做避孕手术。原因是他们夫妻俩根本就不了解避孕知识,害怕手术了就再也不能生第二个孩子。杨勇得知这一情况后,来到伍小伟家,从身体健康、计生政策等多个方面,耐心给他们夫妻解释做避孕措施的必要,他们明白后就高高兴兴的配合村里的计生专干做了避孕手术。

    大年初二,本来是与家人团聚的日子,杨勇却接到了那贝村村干部邀请他去参加村里举办的春节文艺活动。他没有推辞立刻骑着摩托车来到村里和群众们共度新春。谁知到了晚上,该村一个山头发生火灾,杨勇立即和村干部组织20多个村民上山救火。忙碌了大半夜后摸黑回到乡里,第二天大年初三按时参加乡里的春节值班。

    左金贤由衷地说道:“这些乡里来的干部很有工作方法,在群众中也很有威信。有了他们的指导,我们开展起工作来容易多了。

    和杨勇告别后,记者来到距离鸡场坡乡政府所在地最远的肖家村。在村委办公室,见到了正在填写退耕还林登记表的“一公里干部”彭志友。

    “肖家村地处偏远,但群众很勤劳,民风淳朴。村干部带领全乡群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种有数百亩李子和樱桃、1万株核桃、2万株桃树,1500亩免耕油菜。能为这里的群众服务,我很荣幸。”彭志友一点都不为在地处偏远、路途颠簸的肖家村驻村感到厌烦,反而被这里勤劳淳朴的民风所感动。

    肖家村村支书王开学告诉记者:“我们村很偏僻,消息闭塞,彭干事的到来,为我们送来好政策、好消息,畅通了我们与外界的联系,这样的‘一公里干部’我们欢迎得很。

    鸡场坡乡党委书记严宁向记者介绍,“一公里干部”常驻村里,以村的工作为重点和中心任务。包片领导每月在村里住宿一次,党政主要领导一季度要在所联系的片区村住宿一次。明确“一公里干部”对所在村村干部有主要的任免权,村干部工资每季度由“一公里干部”签字认可后才可领取。同时,“一公里干部”也要接受村干部和包片领导的监督,对“慵、懒、散、慢、贪、浮、绕”的“一公里干部”进行相应的惩处。通过层层抓落实,确保“一公里干部”工作机制成为群众办实事的服务平台。

    作为普定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鸡场坡乡从软环境上下功夫,创新服务方法,推行“一公里干部”管理办法,把 “一公里干部”打造成为务求实效、上情下达的“政策宣传员”、转变作风、真情奉献的“民生服务员”、谈心交友、倾听民声的“感情联络员”、维护稳定、化解矛盾的“公正调解员”。(古宇 高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