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赤水竹子的华丽“变身”

27.06.2019  19:15

竹农将砍伐下来的杂竹送到产业路上,竹产业企业工作人员上门收购。新华社记者蒋成摄

    新华社贵阳6月27日电(记者蒋成)吃过早饭,竹农王锡云就来到后山的竹林中砍伐成熟的楠竹。在两个儿子的帮助下,他一天能收获300多株楠竹,按照每株10元计算,一天能有3000多元收入。

    贵州省赤水市气候温暖湿润、生态环境多样,孕育了种类丰富的竹类资源,有“竹子之乡”的美誉。据统计,赤水市竹林面积达132.8万亩,竹林总面积、人均占有竹林面积分别位居全国县级行政区域第二、第一位。

    在赤水,一根竹子能够实现到家具、艺术品和工业产品的华丽蜕变,价值翻了十几番。竹产业也为当地贡献了42%的工业产值,养活了赤水市20万竹农和近2万竹产业工人。

    王锡云家住赤水市两河口镇大荣村,他家有60亩楠竹和20亩杂竹。他告诉记者,楠竹生长到第三年或第四年就必须砍伐,否则影响整个竹林的生长,这个做法俗称“砍三伐四”。

贵州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纸巾。新华社记者蒋成摄

    “一亩楠竹林每年能产竹笋500斤,价值2000元左右;能产成熟楠竹30株,价值300元,每年60亩竹林大概有13万元以上的收入。”王锡云给记者算起经济账,“此外,一亩杂竹林3年能产2吨杂竹原材料,按照每吨400元计算,20亩杂竹一年也能有几千元收入。

    这天,王锡云砍下300多株楠竹后,贵州赤水竹韵贸易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按照10元每株的价格上门来收购了这批竹子。

    “竹子收购回来后,我们量才使用。”贵州赤水竹韵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蓉介绍,选取一根楠竹中间段2米做家具或者竹地板,其余竹头部分做成竹雕工艺品或一次性筷子,竹梢做成烧烤签和牙签,枝丫做成扫帚。就连加工家具留下的竹粉,也可以用来做吸附碳和燃烧碳。

    记者在贵州赤水竹韵贸易有限公司看到,几位家具师傅正在制作竹椅、竹凳。展厅内则摆满了设计精美、结构巧妙的竹制会议桌、屏风、台灯、床、沙发等家具。

赤水市一家竹产业企业生产的竹地板。赤水市扶贫办供图

    据了解,家具师傅大部分来自赤水本地,个个都是能工巧匠。“这一把竹椅需要师傅花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周蓉指着一把竹椅说,从楠竹变身竹椅,通过提升附加值,产品利润一部分回到竹农身上,一部分成为工人工资。

    如何将竹产品的利润回馈给竹农?周蓉解释说,为保证原材料质量和竹农利益,赤水市大部分竹产业企业均流转当地竹农的竹林,竹农不仅能获得竹林基地管护费、竹林流转费,还有砍伐竹子的工资等几份收入。

    记者在位于赤水市的贵州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看到,工人正在将成卷的纸巾进行包装。公司总经理王宏伟介绍,近年来,使用竹子生产的原浆纸越来越受欢迎。

赤水市一家竹签产业。赤水市扶贫办供图

    “去年,公司收购100余万吨竹原料,生产竹浆板和原纸,解决了整个赤水市杂竹原材料销路问题。”王宏伟说。

    目前,赤水市共有楠竹面积52.8万亩,蓄积约9000万株,年可采伐楠竹1200万株;其他种类竹林面积80万亩,蓄积约300万吨,年可采伐杂竹75万吨。赤水市近年来培育出竹木类加工企业400余家,创造工作岗位近2万个,人均年收入31200元以上,带动3000余贫困群众实现就业脱贫。

[责任编辑: 栾小琳 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