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让群众当“发言人”、“指挥官”

09.06.2014  20:30

    “七星关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近年来投入了大量资金和做作出了大量工作。”谈起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近年来的民生工作,七星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熊宁坦率地说,“但一些民生工作未完全考虑到地方实际和群众需求,成了政府的‘一厢情愿’,导致群众积极性不高,满意度较低。

    在去年实施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七星关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群众意愿作为谋划部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决策依靠群众、发展为了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两个硬化”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和欢迎。

    今年,毕节市委部署“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后,七星关区委、区政府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转变决策思维,把行动计划与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要求通过召开群众大会、走访调查、座谈交流等,充分听取群众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呼声,真正把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头号工作”,把群众的意见建议作为指导行动计划的“一号文件”。

    七星关区制定下发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建设需求情况统计表,各乡(镇、街道)迅速部署,明确牵头领导深入各村、组召开群众大会1130余场次,当场征求了近15万群众的意见。同时,还带领驻村干部、村干部等深入农户,随机走访征求其他群众意见,实现了征求意见全覆盖。

    对“小康路、小康水、小康电、小康房、小康讯、小康寨”等建设项目的具体内容、建设需求,七星关区抽派专门力量进行了全面统计,并进行了汇总排序。通过排序,切实将群众的“第一需求”作为落实“六项行动计划”的“第一依据”,搭建了群众需求与区委决策的联系平台。

    今年,七星关区对332个村列为第一需求的“小康路”建设项目,共需建设1381.564公里,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在完成省安排的358公里计划任务的基础上,统筹区级财政资金,增加实施342公里,力争两年内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受益群众将达49万余人。

    据了解,七星关区还对122个村列为第一需求的“小康水”建设项目,需实施790个人畜安全饮水项目和232个灌溉工程项目,整合各种资源,确保年内全面完成,受益群众将达32万余人。

    七星关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郑荣说:“七星关区还同时对把小康电、小康房、小康讯、小康寨等列为第一需求的,争取上级支持,出台政策支撑,积极创造条件,确保涉及的项目建设全面完成。

    “七星关区在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过程中,实事求是,用兑现群众的‘第一需求’来换取群众心中的‘第一位置’。”郑荣说,“这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体现了问需于民、彰显民意的科学决策和科学发展理念”。(王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