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3年内将推进30万亩优质稻栽培

13.02.2016  11:29

加快水稻优质精确栽培技术成果转化

贵州省3年内将推进30万亩优质稻栽培

    贵州省农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水稻优质精确栽培技术转化及产业化示范”1月25日启动实施,3年间将在湄潭、凤冈、余庆、遵义等县建立30万亩技术标准化基地,预计平均亩产量最高增产20%。

    目前,贵州省水稻种植面积1100余万亩,优质稻仅105万亩,平均亩产仅300公斤左右。该项目实施后,预计实现最高平均亩产600公斤以上,生产销售优质无公害大米8万吨、绿色大米6000吨、有机大米150吨。企业产值可增加3.2亿元,惠及农户1万户以上,农民累计增收8000万元。

    针对贵州省优质稻面积少、亩产较低现状,贵州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近年来牵头组织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各地农业推广站,以企业为主体,推进科特派人才团队深入企业和产业,应用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水稻精确栽培技术进行示范,分别建立示范区、核心区和标准化基地,实现了三个集成:集成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栽培技术,熟化研究技术成果提质增产的生理生态机制,攻克生产中优质稻产量低、品质不稳定的技术难题;集成生物、物理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保障优质稻产品达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标准;集成优质稻现代加工技术,提高整精米率5%,增加碎米、米糠利用途径,提高附加值10%以上。(记者 杨春凌)

[责任编辑: 刘昌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