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成果显著

24.03.2016  11:30

全力推进精准扶贫 助推全省同步小康

贵州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成果显著 

省农科院热作所副研究员刘清国(右三)给农户讲解芒果产业发展知识  

石明查看新研发的芭蕉芋3号   

刘树军饲喂种公羊  

省农科院选派到纳雍县厍东关乡挂职的科技副乡长王彬(右四)为群众进行技术指导  

周恒(左一)到山头指导养殖户防疫注射  

圆梦小康专家李晓江为小猪作健康“体检”  

张翅(右一)在基地向群众培训食用菌种植技术  

为深入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畅通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渠道,充分发挥农业专家在基层解决农业难题、加快成果转化、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力推进精准帮扶,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从2015年起至2020年,贵州在全省范围内持续开展“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

记者从省委组织部人才处了解到,首批行动从农业事业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相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农业产业化企业等组织和选派农业园区、乡镇科技副职和农业科技特派员1574名、农业辅导员9087名,共10661名农业专家,以农业园区、乡村为平台载体,以服务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集中推广一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转化一批农业科技成果,破解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培训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并在实践中培养一批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化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同时,有针对性地从省外引进一批农业专家和科技成果,助推贵州省农村经济发展。

围绕贵州省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将以县为单位,多层次组建“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农业辅导员+农业创业者”的专家团队,建立健全农业专家进基层结对帮扶互动机制,加强固定指导与动态服务相结合、研究开发与基层推广相结合,助推“千乡万村”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加快发展。

黔西南 立足实际 扎根基层

全省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正式实施两个月以来,48名科技副职、8名技术团团长及1049名农业辅导员以贴心服务为多项农业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他们在黔西南州立足实际,扎根基层,主动融入地方,发挥专业优势,在服务黔西南州“三农”行动中把自己才华充分展现,切实推进黔西南州“三农”工作。

毕节 为精准脱贫装上人才引擎

毕节是全省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地区,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离不开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全省启动“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后,毕节进一步整合深化“圆梦小康专家行动计划”、“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鼓励农技人员领办创办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项目、乡土人才扶贫带富工程等工作,引导广大农业科技人才走出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带领群众干,帮着群众赚。通过“人才扶贫”工程的实施,全市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各类人才有43万余人,培训群众500万人(次),帮助40多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芒果香遍望谟大地—— 产业脱贫奠定发展基础

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外乡人”,但却是当地老百姓心中最可信任与依赖的亲人。黔西南州望谟县油迈瑶族乡村民常常这样评价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中的省农科院副研究员、挂任科技副乡长刘清国。

到任后,他主要负责油迈乡芒果产业发展的管理,望谟县芒果产业种植农民培训,油迈瑶族乡芒果标准化示范园管理以及望谟县蔗香镇芒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等工作。身兼多职,任重道远,但他却乐此不疲。

刘清国挨家挨户走访8个村、26个村民组,结合实际制定了帮扶油迈乡发展芒果、澳洲坚果、油茶和甘蔗等产业脱贫致富计划,助推同步小康。

同时,为了提高农户种植管理果树的技能,针对芒果、澳洲坚果种植出现的问题,刘清国先后在平卜村、纳王村开展多次现场技术培训。

平卜村村民王先赐告诉记者,刘老师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培训,对他在种植时如何控制肥料的使用和合理的修剪枝叶两方面帮助很大。“只要我有需要,刘老师都会有求必应,及时为我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与困惑。

服务两个月以来,刘清国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先后带领群众种植芒果6500亩、澳洲坚果430亩、油茶15000亩,为油迈乡早日实现同步小康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早已把望谟当作我的第二故乡。对我而言,我没有什么可以奉献给她,唯有利用所学,多为家乡发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才不会辜负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真情与信任!”刘清国说。

可乐猪”让更多贫困户乐起来—— 圆梦小康专家推动发展养殖业

见到李晓江时,他正在细心查看刚出生不久的“可乐猪”。

这头耳号为218的“可乐”母猪2015年11月进行人工配种后,在2016年3月17日当天产下了三只幼崽。“幼崽断奶后就要送到保育舍里饲养3个月,然后就离开圈舍到山上放养1年。长成后的可乐猪一般在90至100公斤左右。

作为县农业局农技骨干,李晓江还有一个“头衔”,那就是织金县选派帮扶农业产业项目的“圆梦小康专家”,他所帮扶的牧野养殖基地,倾注了他太多的热忱。

2014年3月,织金县从山东引进总投资为1.6亿元的重点农业产业项目,牧野公司落户桂果镇贫困村打麻厂村。作为县里主要从事畜牧养殖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在“圆梦小康专家”活动开展中李晓江被选派联系帮扶牧野公司建立养殖基地。

这一年,牧野公司建成了2万平方米标准化“可乐猪”养殖地,从第一批乳猪引进到一步步扩繁养殖,2015年,基地存栏达到2500头猪。

运用生态养殖技术育肥的“可乐猪”投放织金市场后,立即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看准“可乐猪”养殖前景的公司,确立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的拓展定位。

2015年,公司启动40000头规模的“可乐猪”标准化猪舍建设,同时拓展建设30万只鹅的规模化养殖基地、建立8000平方米养育基地建设,项目建成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26亿元,年利税达8570元,可提供600个就业岗位。

为构建公司与当地群众合作共赢机制,引领群众致富,李晓江与公司管理层经过不断研讨,推动了牧野公司“公司+农户”的产业拓展定位,通过资金入股,流转土地、劳动力转移和周转滚动发展等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目前养殖地已有2万头‘可乐猪’,今年则计划达到3万头,以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李晓江信心满满。

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企业带动共建发展新局面

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技术服务团普安团团长石明,出身于普安,对当地农业产业状况、发展瓶颈都非常熟悉和了解。

接到选派任务后,石明多次带队赴普安各乡镇开展基础调研、方案制定等工作,并与当地相关农业部门进行座谈、实地考察。

经过深入的调研,石明结合当地农业科研需求,提出了普安今后重点发展方向应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做好科学规划的同时,石明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以服务企业的形式,将农业企业的资金、生产和农户种植的产品有机结合,形成合理的产业链,直接带动了农户的种植热情,让农户就地增加种植的收入。

贵州美人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便是石明服务的农业企业之一。公司董事长陆中超称,通过服务团的技术指导,公司得到更好的科技支撑,产量和年产值都有望创造新高。同时,对于按照服务团技术支持所种植的芋头,公司会严格按照种植时签订的收购价进行收购,解决农户种植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通过这种用企业带动农户的形式,今年已带动普安县3万余农户投入到芋头的种植当中。

石明告诉记者,下一步,服务团还将为普安进行芭蕉芋品种选育和试验示范、养殖业、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天麻新品种选育及示范、乌骨鸡的提纯繁育以及特色地方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申请这几个方面提供技术服务。利用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科技优势,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共建普安农业经济发展新局面。

做玛瑙红樱桃的守护者—— 专家支招解决樱桃产业难题

缺少科学有效的配套栽培技术,种植玛瑙红樱桃的农户实际经济效益开始缩水,产业发展积极性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是厍东关发展玛瑙红樱桃产业的一大难题。

省农科院王彬被安排到纳雍县彝族白族苗族乡挂职锻炼,挂任党委委员、科技副乡长,协助书记、乡长工作,主抓科技工作。

王彬到厍东关乡后,深入基地、深入果农,快速摸清全乡玛瑙红樱桃种植基本情况,了解到玛瑙红樱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难题。

专业技术优势可以让自己一展所长,还能解决果农面临的难题。”王彬说,他要用自己的所学和专业技术发挥出来,为果农做第一件实实际际的事。

一方面,王彬利用自身人脉关系,把省内尖端一流的科技专家“请进来”,为厍东关乡玛瑙红樱桃产业的发展把脉问诊。另一方面,他主动请缨,做好协调对接,与厍东关乡党委书记张顶成一起带领考察团“走出去”。

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开阔了当地人的视野,激发了热情,厍东关玛瑙红产业发展走上正轨。2016年,全乡扩大规模,新增种植4000亩。

在王彬无私传送科技的带动下,当地610户农户新建樱桃标准园4000亩,增收520万元。

在他的协助下,成立了纳雍县厍东关乡丰农玛瑙红樱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纳雍县厍东关乡农腾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谈起厍东关下一步的发展,王彬说,厍东关应注重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多元发展,让万亩玛瑙红樱桃果林基地真正成为一个集观林、赏景、品果、采摘、科研、示范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区。

与羊为伴与山相拥—— 科研成果精准扶持现代农业

跨越2700公里,带着技术和激情而来;1400个日日夜夜,他与大山相拥,与羊群为伴,为贵州的山地畜牧业添砖加瓦。他就是晴隆县草地中心副主任刘树军。

4年多来,刘树军一心致力科研工作,率先完成世界公认的优质肉羊品种——杜泊羊和澳洲白的引种、纯繁、胚胎移植、杂交改良及推广,并建设了繁殖中心;建设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胚胎移植基地、原种场、种羊基地;培养了本土肉羊胚胎移植队伍;推进了100万只肉羊基地县的建设,形成了一套喀斯特草地畜牧业技术体系等硕果,直接服务晴隆县生态畜牧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

作为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技术服务团的成员,在这两个月的时间中,刘树军坚持综合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方式,用科研成果精准扶持园区产业发展。

刘树军告诉记者:“现在除了进行正常的科学研究之外,每一个月还要对园区内7、8个养殖场将近500只母羊进行配种。在配种之后,我们还要对母羊进行定期的查看,并在小羊出生的时候对企业进行多方面的指导,以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

除了配种之外,在下一步工作中,刘树军也有明确打算。不久前,中心已和新西兰的克尔索公司进行了接洽,将会引进克尔索羊进行新品种的研究,这种羊的抗病性更好。“我们希望通过新的尝试把‘晴隆羊’的品质再提升一个档次,提高具有地方优势的晴隆肉羊品牌并为养殖户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而努力。

食用菌大王”有一个“双堰齐飞”梦—— 创办农业示范项目带领村民致富

张翅是毕节市气象局的一名普通干部,研究食用菌种植技术近30年。2015年,他积极响应省市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农业发展项目的号召,到七星关区观音桥街道办事处红堰村领办食用菌种植合作社。

以前,红堰村的食用菌种植都只是普通的家庭作坊,规模小、产量低、风险大。张翅带领群众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加强生产管理和市场信息的收集处理,免费为周边群众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市场信息服务,带动周边60多户群众从事食用菌种植,还先后免费教会110多位村民种植食用菌,为全村食用菌产业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张翅一向注重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因病残疾的村民陈廷荣,妻子也驼背,常年靠领4个人的低保生活。在看到村民种植食用菌走上小康路后,陈廷荣开始学习种植食用菌。但因缺少资金技术,他的创业路举步维艰,还曾因搬运玉米核劳累过度,晕倒在地。张翅听说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赊卖给陈廷荣菌苗,免费给他提供技术指导,还借给陈廷荣起步资金。

在张翅的帮助下,陈廷荣掌握了食用菌种植技术,现在年收入超过5万元,甩掉了以往赖以生存的全家4口人的低保。不仅新修了房子和仓库,今年还新购了小轿车。“我这一辈子都要感谢张哥、感谢党的好政策。”陈廷荣激动地说。

2015年,七星关区开展“科技强村带贫困村”活动,长春堡镇干堰村在长春堡镇党委和观音桥街道党工委的牵线下,到红堰村参观学习。

一边有引进食用菌种植的需求,一边有扩大规模的希望,帮扶对子就这样顺利结成。目前,合作社在干堰村组织21户贫困户用一市五金多套餐贴息贷款入股,到2016年6月,将建成大棚40个,年产食用菌60万公斤,带动干堰村雄嘎苗寨40多户苗族同胞每年增加收入60万元。

张翅在观音桥红堰村走出了第一步,有信心在干堰村走好第二步,“让‘红堰’和‘干堰’‘两堰齐飞’的梦想一定会实现。”他信念坚定。

最受群众欢迎的“周羊倌”—— 科技人员当包村干部热心服务村民

在七星关区野角乡,谈起科技包村干部周恒,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养殖户更是赞不绝口。

在农村长大的周恒,原本在市级单位工作。谁都没有想到,他主动找领导,多次申请到农村工作。

在农村,可以天天与群众打交道,既锻炼自己又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周恒道出了他申请下乡的原委。

2013年11月,周恒被调到七星关区野角乡兽医站工作。

2015年,在“科技人员包村”活动中,周恒被派驻野角乡天星村。

一次,天星村村民岳朝刚找到周恒,说自家的牛生病了,站不起来,请周恒帮忙去看看。周恒一听,赶紧背起药箱就往岳朝刚家里赶。

他来的时候天都黑了,还饿着肚子,我们叫他先吃饭,他说牛是大事,是我们一家人的主要财产,饭不吃一顿不要紧。打了几针后,第三天牛就站起来吃草了,后来他只收我们50元的药费,太感谢他了。”谈起对周恒的印象,岳朝刚说道。

只要接到群众的求助,不管白天还是夜晚,不管路有多远有多崎岖,周恒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天星村半边街组村民组长、养殖大户陈明华说,2015年春、秋两防工作中,周恒带领1名村防疫员加班加点,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全村1000多只羊的口蹄疫免疫注射以及畜禽注射疫苗,免疫率达100%,还定期发放消毒药品给广大养殖户,指导他们做好圈舍消毒工作。

在推广“一市五金多套餐”的过程中,周恒任劳任怨,配合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并完成5200多头牛和7800多头猪的免疫注射任务,有效避免疫情的发生。(温烨 曾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