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万名“第一书记”在一线 驻村精准帮扶

03.11.2015  08:45

第一书记”在一线

——贵州省万名第一书记驻村精准帮扶观察

    六年有多长?

    六年前,位于韭菜坪半山腰的海嘎村还是不折不扣的穷窝窝,“吃的都是洋芋饭,穿的全是布巾巾。”对穷惯了的海嘎村村民来说,走上致富路的梦想遥不可及。

    如今,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六年来,三上海嘎的“第一书记”杨波累计争取各类资金、物资折款500余万元,实施村庄道路改造、养殖基地建设、文化广场修建等民生工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贫穷落后的山村变成美丽的民族文化旅游村、小康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1600元增加到如今7500元。

    像杨波这样的“第一书记”,贵州有9498名。2013年以来,贵州省在分三批选派近15万干部成队建制驻村帮扶的基础上,把加强基层组织与促进扶贫开发结合起来,从机关单位选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

    带领村“两委”成员,从派驻村实际出发,帮助建强基层党组织、推动精准扶贫、维护和谐稳定、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

    “到困难多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目前,从各级选派的9498名第一书记,带着扶贫攻坚、同步小康重任,从机关奔赴边远山区、贫困村寨、广阔田野,和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为推动贵州省农村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注入了强劲动力。

    帮建一个好支部 驻村强基促发展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基层党组织落到田间地头;党的各项任务,要靠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干。

    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第一书记们到村挂任后,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办法措施,帮助驻村强班子、带队伍、建制度、促规范,成为固本强基的“指导员”。

    西秀区九溪村原来村班子能力弱,村庄多年发展不起来。为更好发挥村支两委工作,把服务群众落到实处,省住建厅派驻西秀区九溪村第一书记吴文武,组织成立事务综合管理小组,吸纳村支两委、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加入,老中青骨干相结合,每周组织例会,交流思想认识、解决具体问题,充分调动全体村民参与到乡村建设中去。小组成立以来,各项工作推进顺利了,干群关系融洽了,村民的发展愿望增强了。

    加强基层组织,制度建设是根本。入驻遵义县三合镇的5名“第一书记”到岗到位后,大力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通过开展党支部活动,建好活动场所,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快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步伐,村干部的工作热情上来了,村民的心情舒畅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也开始增强。

    驻芦岩村的“第一书记”赵明坤初到村委会,看到服务阵地办公电脑设备老化,经过多方争取,筹集帮扶资金,配齐了相关办公设备等基础设施。同时,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入手,着力增强村级班子战斗力、凝聚力,促使该村由“软组织”变为“硬队伍”。

    “现在我们目标更清楚了,知道了该做什么,怎么去做,怎样去做好。”提起村里的第一书记,村民们连连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