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遍访“三到位”服务群众零距离

08.10.2015  11:50

               

 

万山以“县级领导关注民生到位,乡、村干部摸底到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帮扶到位”为工作思路,助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快速发展,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县级领导率先垂范,关注民生到位。全区副县级以上领导率先带头示范,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分别走访37个贫困村慰问贫困户,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茶店街道垢溪村长期以来交通落后,贫困面积大,是一类贫困村,全村共有469户1742人,其中贫困户58户181人。9月23日,区委书记田玉军深入茶店垢溪村遍访贫困户,为他们送去亲切关怀和慰问金。每到一户他都详细询问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了解致贫的原因,与群众拉家常、问疾苦、话诉求,村民与书记坦诚交流,气氛融洽。大坪乡翁岩村是一类贫困村,该村贫困户131户445人。7月6日,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张吉刚到大坪乡瓮岩村,实地走访该村困难群众,详细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和实际需要,并慰问了困难户廖谷花、廖仁昌。 该区“两个遍访”工作开展以来,区委常委带头其他副县级以上领导相继深入各村寨“访贫问苦”,从思想上引导、物质上帮助,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党的温暖。 乡、村干部精准掌握贫困状况,摸底到位。为做好贫困村、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乡、村领导干部通过进村入户开展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排查,准确识别扶贫对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贫困程度、脱贫难易等情况,实现对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贫困农户精准化扶持,做到对象精准、规划精准、资金项目精准、脱贫措施精准和组织领导精准,确保扶贫帮扶“扶到根上、帮到点上”。 “对贫困村基本情况、低收入农户家庭情况、导致贫困的原因、贫困的程度、群众对帮扶的需求情况等逐一做好登记,确保一户不漏,保证不走过场,真正了解村民所需、所求、所盼”,这是高楼坪乡党委书记杨清林在“遍访”摸底工作部署会上对每位干部所提的要求。该乡立足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对走访调查的贫困户数、贫困情况进行讨论核实,确定符合条件的贫困对象进行公示,同时对贫困对象精准分类、建档立卡,在档案上标明致贫原因。 经统计,全区已完成37个贫困村的遍访工作,共遍访贫困户2035户,走访7326人,协调项目31个,资金138万元。 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因村施策,帮扶到位。全区选派308名干部进驻67个行政村、12个社区、6个机关居委会,开展“干群连心·同步小康”工作,帮扶驻点村发展经济、维护稳定以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精心选派第一书记,对全区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贫困村和民族地区村,进行对口帮扶,帮助提升村干部工作能力,帮助经济薄弱村改变发展滞后面貌。该区驻村干部、第一书记,通过遍访掌握的贫困状况,充分整合、合理配置各类资源,从严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将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情况进行跟踪管理,确保得到有效扶持,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脱贫目标。 敖寨乡中华山村是二类贫困村,全村贫困户172户464人。为帮助村里群众摆脱贫困的“帽子”,该村第一书记杨应昌深入实地找查找“病根”,将各项扶贫政策、扶贫措施与该乡贫困现状相对应,充分利用该村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寻求解决脱贫方法,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食用菌特色种植,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为壮大集体经济项目,杨应昌提出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的模式,由合作社生产菌种、菌袋发放给贫困农户进行生产和种植,产品由合作社统一回收销售。这种产业两头在合作社,农户在产业中端的生产模式,既实现村委会统一管理,最又大限度地降低了贫困农户的生产风险,促进群众增收致富,通过产业化发展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实现了贫困群众不离乡、不离土,拔穷根、挪穷窝就地脱贫。(罗龙燕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