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4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0万人

19.10.2015  16:31

    “十二五”以来,黔西南州委、州政府以扶贫开发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州各级各部门按照产业富民、扶贫助民、干部为民和紧盯目标、精准发力、精准落实等要求,努力工作,全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全州经济发展提速增效,居民收入大幅增加,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减贫进程不断加快。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15001元增加到2014年的21300元,年均增幅9.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3246元增加到2014年的6345元,年均增幅12.54%;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76.5%。

    贫困人口大幅减少。通过实施产业扶贫和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农民收入快速增加,4年来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0.89万人,贫困人口从2011年底的109.18万人减少到2014年底的58.2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6.23%下降到18.48%,减贫进程加快。

    “减贫摘帽”成效卓越。切实推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工作,兴仁县提前实现摘帽;贞丰县、普安县、安龙县按时完成摘帽;兴义市则戎乡等42个重点乡镇实现“减贫摘帽”,贫困乡镇发生率从71.54%下降至37.4%。

    产业化扶贫成效显著。紧紧围绕贵州省着力打造的十大扶贫产业“名片”,全面加大产业化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开展特色产业增收工作,重点支持核桃、草地生态畜牧、茶叶、甘蔗、油茶、蔬菜、中药材等产业发展。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9.13亿元,羊存栏突破100万只,达到110万只,绿壳蛋鸡养殖达500余万羽,种植核桃面积达75万亩,茶叶达35.5万余亩,油茶达28.7万亩,甘蔗达30万亩,中药材达80万亩,产业覆盖农户17万余户、70万余人。积极拓展“晴隆模式”,着力打造草地生态畜牧业,羊存栏突破100万只大关,达到110万只,发展绿壳蛋鸡养殖500余万羽,发展长毛免养殖6.2万只。2014年底全州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0万余亩,中药材种植农户12.606万户、50万人,16家药企生产的品种有100余个,国药准字药品94个,其中化学药品71个,中药及民族药品23个;药械产品28个。一系列适合黔西南州特色的扶贫产业项目的实施,使晴隆草地中心、金州蔬菜公司等一批扶贫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黔西南州大力实施以“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路”、“小康讯”、“小康房”和“小康寨”为主要内容的“六小”行动建设,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精神文化更加丰富。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万公里,村级公路通畅率达58.7%,建制村通客车率为70.3%,水库蓄水能力接近2.2万立方米,行政村互联网和居民生活用电覆盖率达100%,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4.9%,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扶贫生态移民搬迁22.4万户,加大植树造林工作力度,全州森林覆盖率达50.1%,打机井217口,解决了20.76万人饮水困难问题。投入乡村旅游“小康寨”项目扶贫资金3370万元,打造了兴义市万峰林等20余个乡村旅游景点,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投入烟草扶贫示范村建设项目扶贫资金6400万元,分别在兴义、兴仁、安龙、普安、晴隆、贞丰等六个县(市)烤烟种植核心区打造了32个烟草扶贫示范新农村。(王学军 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