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为美丽乡村建设助跑【长城时评】

30.04.2015  19:07

4月24日,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召开全省连片美丽乡村总体规划设计审查会。省委副书记赵勇强调,要坚持高水平规划,严格落实规划,以“三严三实”作风把美丽乡村蓝图变成现实。(4月27日《河北日报》)

在广大领导干部积极践行“三严三实”,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浓厚氛围下,河北省吹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号角,这正是检验广大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效果的大好时机,一虚一实,以虚促实,以实带虚,统筹结合,为美丽乡村建设助跑。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领导干部应该发挥“领头雁”的作用。然而根据以往经验,在面对“美丽乡村建设”这种所谓的大项目、大工程时,部分领导干部往往习惯于纸上谈兵、坐而论道,热衷于拍脑袋上项目、关起门来作规划,只会按本本办事、凭经验做事;热衷于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只为讨领导欢心;热衷于劳民伤财,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只为自己仕途着想;热衷于碰到困难拖着来、遇到矛盾绕道走,报喜不报忧,掩盖问题和矛盾。以上种种“不严不实”的作风问题,“三严三实”可谓是找准病灶,对症下药,为领导干部戴上了作风建设的“紧箍咒”,也为美丽乡村建设肃了风正了气。

三严三实”要求美丽乡村建设民意先行。美丽乡村是农民的乡村,美丽不美丽、宜居不宜居、喜欢不喜欢,要当地百姓说了算才行,我们政府相关部门和领导干部不能一厢情愿、替农民做主。这就要求在做规划方案前,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征求民意,结合各乡村地理区位、历史背景、民风民俗、地域风情等,充分挖掘特色人文元素,努力打造品牌和特色,让当地百姓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三严三实”要求美丽乡村建设制度要严。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三严三实”效果也不可能立竿见影。要想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做成一件利民益、惠民生、聚民心的大实事,还需制度给力。严格落实责任清单制度,严格督促检查,严格问责,切实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为领导干部戴上作风建设的“紧箍咒”,争取把项目做好、做实。

三严三实”要求美丽乡村建设考核要实。考核机制决定着工作标准,工作标准体现在工作中就是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单纯以经济发展为考核标准的考核机制,就决定了官员单一追求经济总量,注重体现经济成绩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而忽略短期内难以显示出成绩的“里子”工程。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全面推进土地确权和流转,积极引进工商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园区开发等“面子”工程,更要完成改厕、改水、绿化、垃圾处理等涉及百姓生活细节的“里子”工程。因此,考核机制必须多元化,尤其是关系民生、影响长远的内容要成为考核的硬指标,做到全面评估,整体考核,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规范引导美丽乡村建设走上科学规划、持续发展之路。(韩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