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贵州省工业顶住压力稳中有升

17.09.2015  09:48

    金秋时节,多彩贵州遍地桂花香,工业发展也收获了难能可贵的成绩。

    根据贵州省经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预计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600亿元,增速10%,排名全国前3;工业投资完成4080亿元,增速20%。此外,产业园区、民营经济、淘汰落后、工业节能等指标,均可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

     关键指数稳在两位数增长轨道

    作为全省工业经济运行的三项“风向”指标——增加值、增速、投资,在前三季度,均稳定在两位数的增长轨道上。对于这一表现,省经信委负责人表示“符合预期”。

    一组数据说明稳中有进:1至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298.9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10%,高于全国3.9个百分点,排名全国第3;50万口径工业投资完成3469.3亿元,增速20.9%,500万口径工业投资完成1331.8亿元,增速21.5%。

    贡献最多的十大主要行业基本保持住了增长态势。记者发现,其中一半以上的行业以较快的增速领跑。

    尤其是受到8月份化肥行业高速增长的影响,贵州省化工行业得以收获20%的增速。

    8月当月,装备、建材、特色食品、医药行业增速也都以两位数增长的速度前进,分别为18.5%、15.4%、16.3%和11.1%;在第五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的预热之下,白酒行业实现12.5%的增长;冶金、有色行业增速达到10.8%和18.2%。

    纵观前三季度,全省工业运行速度守住了底线,排名稳定在前列。而接下来的三个月是全年冲击阶段,怎么冲?省经信委负责人说:“在薄弱环节上下功夫,全力以赴‘保总量、保速度、保排位’。

    用电量是支撑运行的关键环节,也是待攻难关。

    “扶持现有用电负荷,坚决不能掉下去。扶持潜在用电负荷,千方百计拉上来。”该位负责人说,最近贵州省通过四季度电力竞价交易,加大电力直接交易扶持力度,刺激用电负荷提升。“通过努力,四季度月均工业用电量可净增1.5亿至2亿千瓦时。

     国企以改革为“利器”破“坚冰

    体量规模扩大,收入、利润、增加值增长——这是贵州省国有企业在前三季度交出的“成绩单”。

    深化改革这项“利器”,正不断释放巨大的红利、活力、动力,帮助国企攻破发展“坚冰”。

    截至8月底,贵州省独资、控股和有实际控制力的19户国企资产总额3308.0亿元,同比增长13.9%。1至8月,实现营业收入1323.1亿元,同比增长9.9%;利润160.8亿元,同比增长10.4%;增加值407.5亿元,同比增长5.1%。

    产权制度是国企改革的核心所在。

    贵州省通过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造,引进了绿地集团对建工集团增资扩股,推动建工集团实现集团股份制。

    保利久联重组盘化、中航工业重组遵钛、省建院与省规划院联合重组、产投集团重组贵绳集团等正顺利实施中。赤天化国有股权整体退出、保利与久联重组、开磷整体改制主业上市、盘江资本运营公司建设等也已接近尾声。

    “贵州省将做好改革改制企业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审核把关工作,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职工权益不受损。”省国资委负责人介绍,企业改制上市也在大力推进中,“开磷股份、水矿股份、茅台习酒改制上市和物资储运、七冶物流等上市工作正有序进行。

    为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监管企业将继续实行董事会年度工作报告制度,举办“规范董事会建设培训班”,设置并发挥专委会作用,有效推动企业董事会规范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