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三宝彝族乡:因地制宜找准路子 干群一心攻坚脱贫

16.02.2017  14:38

来自20个极贫乡镇的蹲点报道——

晴隆三宝彝族乡:因地制宜找准路子 干群一心攻坚脱贫

    2月13日至14日,记者在贵州省极贫乡镇之一的晴隆县三宝彝族乡蹲点调研,通过走村串户采访,与乡致富能手和乡干部交谈,与省、州、县前线扶贫工作队队员交流等方式,收集贫困群众诉求,全面了解全乡决战贫困的态势。

    细找穷根,致贫原因多重叠加

    初春时节,沿着蜿蜒山路,记者从县城出发,开启了三宝乡脱贫攻坚蹲点调研之行。进入三宝乡境后,车速明显慢了下来,前方的道路变得狭窄,弯多坡陡,多数路段会车都比较困难,伴随车辆向上爬升,窗外的气温也变得低起来。

    记者在云雾间穿行2个多小时后,在三宝乡政府见到了晴隆县副县长、三宝乡党委书记龙汉勇,他介绍说:“三宝乡地处偏远,全乡仅有一条通道进出。”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影响了全乡的经济社会发展。

    采访中,记者得知,由于全乡气候高寒冷凉,不适宜水稻生长,主要农作物以薏仁米和玉米为主,且土地破碎分散,人均耕地0.34亩。目前全乡有人口5853人,其中苗族、彝族占98.7%,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35%,外出务工已成为当地劳动力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当地工作多年的乡干部吴信学告诉记者:“三宝乡的贫困,除了自然的因素外,还有产业基础薄弱、思想观念落后、内生动力不足等原因,是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的贫困,但群众始终盼望着早日脱贫。

    因地制宜,找准脱贫致富好路子

    记者走进三宝乡大坪村卡西组村民杨兴国的养鸡场,整个鸡场就建在山林之间,成群结对的土鸡正在林中踱步。

    “一只4斤重的土鸡能卖到80元,我们这是原生态无污染的林下健美鸡。”杨兴国笑着说,因为是林下土鸡,他的鸡供不应求,去年养的1万余只,现在卖了只剩2000余只。“这片林地大约有200余亩,我们每年拿出利润的5%进行分红,15户用林地入股的农户都分到了钱。下一步我想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的乡亲一起致富。”杨兴国信心十足。

    记者了解到,为了做好今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三宝乡脱贫攻坚前线工作队会同县、乡党委政府,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深入摸排走访,开展广泛研究,在《2017年工作计划》中明确了4项核心路径。路径一:产业扶贫,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全力抓好养牛、养猪、养羊、养鸡四个产业,对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路径二:就业扶贫,协调外地企业精准提供就业岗位,保底务工收入,抓好就业前培训和跟进服务;路径三:易地搬迁扶贫,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把政策讲清楚、宣传透,把服务工作做深、做细,力争多搬、快搬、搬好;路径四:精神扶贫,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凝聚干部工作合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作思想、抓发动,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记者还了解到,前线工作队和三宝乡正在研究,如何支持杨兴国将他的养鸡产业做成带动更多贫困户一起致富的好项目。

    铆足干劲,干群一心掀起春季攻势

    13日晚10点过,乡政府会议室的灯光仍然明晃晃地亮着。

    “刚刚和项目施工方共商完加快项目建设的事宜,马上要召开全乡春季脱贫攻坚工作调度会。”龙汉勇说,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一刻都不能松懈。

    前线工作队副队长张健告诉记者,正月初七一上班,前线工作队就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三宝乡春季脱贫攻坚工作,并及时归队投入“战斗”,吹响2017年春季攻势“冲锋号”。

    来到三宝村600头肉牛集中养殖场,先看到的是一条宽5米左右的道路已铺上碎石,项目现场挖掘机发出阵阵轰鸣,路边的电杆上电工师傅正在抓紧调试变压器,头戴安全帽工程人员正在抓紧工作……从养殖场望开去,对面山上、山脚翻耕过的土地洋溢着春播的气息,1600亩黄竹草已全部种植下地。项目现场负责人说,3月31日前,10栋标准化养牛圈舍将全部建成,200头能繁母牛已分发到贫困户进行饲养。

    在三宝乡大坪村生猪养殖点,村支书肖洪告诉记者,“这个生猪养殖场,每年可以喂1.2万头猪,是政府出钱建的猪圈,和正邦集团一起喂,每头猪最少给我们分150块钱利润”。作为产业扶贫的“重头戏”,前线工作队和乡党委、政府始终把覆盖带动贫困户作为发展脱贫产业的“初心”,注重把利益链接机制建立好、贫困群众的参与和收益考虑好。

    在乡政府,不少群众正在登记有关务工、培训的报名信息,记者了解到,前线工作队和三宝乡抢抓群众返乡过春节的时机,组成若干个小分队,深入全乡19个村组广泛召开群众共商会、动员会,组织群众前往务工企业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行了参观。遇到的群众说,“乡政府包车带我们到外头看了后,感觉真的不一样”,截至目前,全乡已有近百人报名参加外出务工,163户827人签订了易地搬迁协议。

    扣实责任,把脱贫攻坚使命扛在肩上

    走进三宝彝族乡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墙上有序挂着脱贫攻坚的作战图、工作制度、管理规定。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线工作队一进驻三宝乡,我们就根据要求,会同县、乡党委政府认真研究制定了‘八不准’工作纪律、考勤制度、学习制度、信息沟通等一系列的工作制度,细化了脱贫攻坚指挥部、前线工作队的工作职责”。工作中,记者了解到,攻坚措施的每一项任务,都有人抓、有时间节点、有工作要求。

    “我们在工作中,注重把党建和扶贫结合起来,压实压细乡领导班子和乡干部工作责任,实行党委主要领导带党委委员、党委委员带村支部书记,做到工作有安排、有督促、有检查。比如,组成专门的工作督查小组,对包组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情况进行跟踪督查,结果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龙汉勇告诉记者。14日下午,在三宝乡冬瓜组村民柳贤玉家门口,记者看到乡包组干部卢修华正在张贴扶贫相关信息和乡干部联系方式。“每家都要贴,这是乡里面的要求。有的工作还要群众签字认可”,卢修华告诉记者,他负责的农户已全部张贴完成。

    蹲点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受到,这个坐落在深山中的极贫乡,不知不觉中已悄然变化,送温暖、送医疗、修道路、建水利、搞产业、推搬迁、找就业、抓培训一系列活动有序推进,干部身上充满了攻坚的干劲,群众眼中满载着脱贫的期待。(记者 刘义)  

[责任编辑: 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