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攻坚石漠化山头绿起来

27.01.2015  11:01
三年攻坚石漠化山头绿起来 - 林业厅
来源: 58.42.249.98
  兴义市乌沙镇窑上村的植树造林活动。     本报记者 宋洁 摄

  本报记者 黄诚克 钱星星

  岁末年初,黔西南州生态文明示范州建设暨“石漠化山头绿起来”三年攻坚项目在各县相继启动,通过各级各部门层层包保,各级干部和民兵预备役成建制参加造林活动,实现让“石漠化山头绿起来”的目标,推动全州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的水平。

  统计资料显示,黔西南州石漠化面积达到754.4万亩、潜在石漠化面积317.1万亩,分别占国土面积的29.9%和12.6%,是我省石漠化最为集中连片的地区。2008年,全州8县市全部被列入全国首批100个石漠化综合防治试点县。

  近年来,黔西南州坚持扶贫开发、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造血式扶贫新路,探索出产业化治理石漠化的岩溶山区、高海拔地区种草养畜“晴隆模式”、低海拔地区种植花椒的“顶坛模式”、中海拔地区种植金银花的“坪上模式”和低热河谷地区种植早熟蔬菜的“者楼模式”,为治理石漠化提供了较好的经验。2014年,该州被列为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试点。

  为进一步推进全州生态文明建设,该州提出了生态文明示范州建设暨“石漠化山头绿起来”三年攻坚计划。根据规划,从今年到2017年,用三年时间造林200万亩以上,使全州森林覆盖率从目前的47.32%提升到53%以上,全州所有可造林绿化宜林荒山荒地、25度以上坡耕地和山旁、路旁、水边、零星空地全部绿起来,实现石漠化区域植被全覆盖,逐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共进、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为完成三年攻坚任务,黔西南州采取层层包保制度,除了各级干部带头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外,还以州直机关、县市、乡镇和成建制的民兵作为造林队伍,同时采取实施“153工程”和党政领导创办造林示范点等措施。其中,州、县政府及州直部门包保实施高速公路、公路主干道两侧可视范围绿化示范带,共实施绿化示范带42个点420公里;乡镇(街道)、县市林业局分别包保实施高速公路、公路主干道两侧可视范围绿化示范带,共实施绿化示范带277个1385公里;乡镇(街道)联系村负责人和包(驻)村干部配合村两委负责人,共同包保实施公路两侧可视范围绿化示范带,共实施绿化示范带1216个3648公里。此外,各县市党政班子成员还在主要干道两旁带头创办面积不少于500亩的造林绿化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实现“石漠化山头绿起来”的目标。

    代表委员声音

  省人大代表:黔西南州委书记 张政

  在推动发展中,我们不仅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我们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气候的独特性、差异性,已经显示了优越性和吸引力。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在保证加快发展的同时,必须毫不动摇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走出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发展路子,让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的美丽黔西南之路越走越宽广。

  黔西南要按照“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认真组织“石漠化山头绿起来”三年攻坚战,大力实施“153”造林示范带动工程,加快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步伐,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党员带头、人人上山、村村绿化,确保完成全州所有宜林荒山荒地、25度以上坡耕地等200万亩的造林绿化任务,把良好生态的优势持续保持下去,用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记者手记

  2014年6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六部门联合批准《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根据《方案》,我省将向石漠化发起总攻,用3年多的时间全面完成现有1042万亩宜林荒山的绿化,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作为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该州把“石漠化山头绿起来”当做石漠化治理的重要抓手,可谓是牵住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牛鼻子。黔西南州抢抓被列为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试点机遇,结合实际大胆实践、先行先试,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